消费日报网 > 热点聚焦

我国将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 推动可持续棕榈油发展

时间:2021-09-03 09:42:36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  近日,由15头亚洲象组成的野象群吸引了数百万人的目光。象群自去年从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走出后,一路北上,已长途跋涉500多公里。同样在云南省,中国将首次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十月份举行。

本届COP15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将是十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峰会。会议将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新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并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我国承诺推动棕榈油行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组织(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以下简称“RSPO”)作为棕榈油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见证了中国在建设持续棕榈油方面的承诺以及所做的努力。展望未来,RSPO相信中国将在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在推动棕榈油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消费国,也是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国。2019年,中国进口棕榈油总价值约47亿美元(约占全球进口量的10%,仅次于印度);2020年,中国进口棕榈油及相关产品总量约760万吨。在过去二十年间,国内棕榈油消费量增长约240%,棕榈油已然成为中国市场上仅次于大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


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可行标准和政策保障

RSPO聚集了来自棕榈油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的相关方, 包括生产商、加工商、贸易商、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投资者、以及自然保护非政府组织等,共同应对棕榈油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挑战。

RSPO联合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一同见证并推动了促进可持续棕榈油消费和保护业生物多样性的多项举措,向公众和企业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1年3月,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了《自愿性可持续发展标准编制指南》,助推中国自愿性可持续标准与国际同类标准的协调互通。

大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涌现。例如,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于2020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绿色价值链—中国软性商品价值链绿色化》的专题政策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木材、大豆、牛肉和棕榈油等的全球产业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些产业链中的地位。报告还对中国如何促进产业链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提出了建议。RSPO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咨询建议。

RSPO也积极参与并支持棕榈油行业指南的制定,例如用于指导中国消费品企业可持续行动的《中国企业可持续棕榈油消费指南》。此外,RSPO协助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制定了《中国企业可持续棕榈油采购指南》。

RSPO表示中国正有条不紊的推进各项工作。RSPO《年度进展情况通报》显示,2017年中国共有131,898吨棕榈油获得RSPO可持续认证,占总进口量不到2%;而在2019年,这一认证比例超过4%。


年轻群体是推动棕榈油可持续发展主力军

联合国认为年轻群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年轻群体正积极运用社交媒体软件宣传推广环保理念和行动,同时随着消费力的增加,他们有望成为未来可持续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超过七成的消费者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消费意识,其中青年表现出较强的意识和意愿。

RSPO长期致力于引领年轻群体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021年8月25日,RSPO与地球自然教育创新组织WildBound野声共同组织了第一届全球青年影响力项目,共有9000多名青年参与线上讨论。最终,评审团成员选出了三名获奖者,他们分别来自印度、中国和美国,组委会将为他们提供更国际化的平台和资金帮助,从而扶持他们现在所进行的环保项目。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项目主管关婧在总结中强调,“青年是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的主力军,他们的踊跃发声也让人们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我们期待他们在未来能够在这一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随着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RSPO正积极联合各相关利益方共同建设可持续棕榈油产业链。作为可持续生产实践的驱动力,RSPO希望通过不断赋能中国年轻群体,从而真正推动棕榈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卢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