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爱,家是温暖,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家是灵魂永远的摇篮……
由三晋都市报、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家在文水》公众平台承办,山西社区文化促进会自媒体联盟、磊明语言艺术工作室、《非凡之声》声音艺术群、刘一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云南大益集团(大益茶)授权渠道服务商——山西金源汇贸易有限公司、山西省世泰湖湿地公园、太原市天际通文化有限公司、山西天晴影音时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的《家的故事》系列征文活动陆续在三晋都市报刊登,让我们珍藏家园,记住家史,回味幸福,传承家德,塑造家风。
我家厨房的粮柜里,有一个小小熊猫搪瓷缸,它陪伴我们四十余年,见证了这个家的几多爱情和亲情,满载着若许苦辣酸甜。
那是1972年4月6日,我和妻子新婚探家,北京火车站中转,在站前街与长安街交叉路口,逛一家商店。我征求爱妻意见,想买一个新婚纪念品,妻子慧眼点赞小小搪瓷缸。瓷缸高不过二寸,玲珑雅致。缸壁的图案十分诱人,只见一枝翠竹旁,两只熊猫偎依在一起,甚是憨爱难舍;而瓷缸的底面,清晰地镀有“北京市日用搪瓷厂1972”的字样,仿佛专门为我们新婚定做。
就这样,小小熊猫搪瓷缸陪伴我们探望老家,又辗转返回石家庄华北药厂。婚前,我们分别住单身宿舍,结婚后,厂里为我们提供了一间30天的招待所,蜜月期间,师傅们用旧铁桶为我打造了蜂窝煤炉灶,小熊猫缸用来挖取米面,自那以后,小两口的日子开始了。
接下来,我们到郊区翟营村租房。孩子出生,厂里分配一间妈妈宿舍,继而搬到每家8平方米的“向阳院”,又迁移到筒子楼宿舍。不变的是蜂窝煤炉凭立于楼道,小熊猫缸照例“应酬”米面。改革开放以后,我调到省直单位,分配到独立单元房,有了液化气罐和新炉灶,随着一双儿女的成长,米面食量增多,小熊猫缸的用场随之增大。进入新世纪,我们购买了高层电梯房,新房装修,伙房吊顶,煤气炉更换天然气管道。旧家具“退伍”,旧炉灶翻新,唯有小小熊猫搪瓷缸依旧。近年,儿女成家,孙辈上学,孩子们离家另过,小熊猫缸又回归守候我们二老。
四十余年下来,小熊猫缸陪伴依旧,而用量却悄悄有变。刚结婚时,米面满缸;儿女成长,四缸不止;如今儿孙归来,老妻总喊着多多挖取米面;然而,等他们离开,只剩一对老人,原来装满的小小熊猫搪瓷缸竟半缸足矣。
李同振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出处。本网部分文章信
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
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