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浙商经济

浙江多元路径激活乡村片区发展 绘就“抱团振兴”全景图谱

时间:2025-07-31 10:46:23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从名村“领跑”到产业“串联”,从青年“归巢”到古村“焕新”……近日,浙江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公布了浙江省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30个实践案例,涵盖名村示范带动型、产业融合联动型、青年入乡推动型、项目平台驱动型、古村开发促动型、国有资本撬动型、村企合作互动型、强村公司牵动型等“八大模式”,“八大模式”如同八串明珠,串起浙江乡村“抱团振兴”的多元路径,共同描绘出浙江乡村片区发展的全景图谱。 

234.jpg

多元模式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所谓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是指以重点村为节点,联结周边若干个地理区域相邻、资源禀赋相近、产业特色相似的村,推动“重点村+周边村”组团联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辐射带动,放大集聚效应,推动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

记者翻阅30个案例,如同打开一本乡村发展的“创新图鉴”,清晰勾勒出浙江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多元路径。名村示范带动型是发挥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辐射能力强的名村引领作用,通过辐射经验、资源共享等方式,放大品牌效应,创新运行机制,让名村从“一枝独秀”走向“满园春色”,带动片区共同发展。例如,淳安县以下姜村为核心辐射带动24个行政村,探索跨乡镇联合党委协调机制,依托自然资源、红色资源,大力发展农林、旅游产业,形成强村带弱村示范效应。2024年片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360.9%。

产业融合联动型则立足乡村“土特产”,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方向,推动片区各村在产业分工、业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紧密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进一步延伸链条、做大实力、做强品牌,提升片区整体竞争力。例如,绍兴市上虞区仙果丁宅共富片区,以“仙果+”品牌为引领,构建草莓、水蜜桃、桑葚“季季有仙果”产业矩阵,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转型升级。2024年片区6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8万元。

项目平台驱动型则整合政策、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通过重大项目落地、产业园区支撑或创新平台集聚,形成“项目平台带产业、产业发展促增收”的良好态势,驱动片区可持续发展。例如,绍兴市柯桥区花香漓渚片区,依托“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平台,构建兰花产业兴村共富链,形成差异化产业互补格局,通过项目平台驱动和科创赋能,推动“千亩兰苑”“千亩花市”产业集聚区落地。2024年片区6个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280万元。

政策护航擘画共富蓝图

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早已是浙江乡村振兴的“重头戏”,连续六年写入浙江省委一号文件。今年4月,浙江还专门出台《关于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党建引领、市场导向等五大基本原则,细化组织共建、产业共富等七大核心任务。

根据发展目标,确定2025年浙江全省建设20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到2027年底浙江全省累计建设50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辐射带动3000个以上周边村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建成后片区周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年增幅将提高20%以上,“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实现全覆盖,“20分钟便民服务圈”基本建成。

为加快片区组团融合发展,浙江各地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添柴加火”。杭州锚定“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主轴,形成“1+4+X”的片区组团发展推进机制,立足六大方面16条重点任务,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提供杭州样板;绍兴将“片区化发展”标准化,从产业布局到文化传承,细化36项指标,对片区“山水林田湖草村”等资源进行整体激活,推动城乡要素深度融合;台州市更率先制定全国首部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地方法规,为之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放眼全省,目前全省已启动建设226个重点村组团片区,辐射带动1447个周边村协同发展,覆盖110个山区海岛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聚焦做强土特产、做大新业态、做活乡村运营三大方向提升产业能级,持续推动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走深走实。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叶德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