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岳建涛已经穿梭于葡萄园中,开始一天的采摘。他的葡萄园与众不同:H型、王字型的铁架整齐排列,限根栽培槽中菜籽饼与羊粪混合的基质黝黑蓬松。一亩地,只种九棵葡萄树——碗口粗的老藤上,挂满每斤20元的“金果子”。这位来自安徽滁州的“94年”青年,正以科技与匠心,在句容的土地上写下一首属于新农人的“甜蜜诗行”。
“大树冠”里做减法:九棵树结出“金果子”
2019年,岳建涛辞去无锡有机蔬菜基地的工作,回到母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基地——江苏农博园。学生时代,这里就是他实践的“第二课堂”。2014年,学校创建星河创业基地,提供地租优惠与技术支撑,吸引学生团队入驻。岳建涛与两位同学组成团队,以30亩葡萄园起步,采取“先投入后结算”的轻资产模式,开启创业之路。
当时园内只有阳光玫瑰和夏黑两个品种。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两年蔬菜种植经验,岳建涛大胆推行“大树冠”种植模式:将葡萄树干铺展成“一”字、“工”字或“王”字型,单株冠幅最大达24米,一亩地仅栽9至20棵树,通过精准限根栽培,让每串葡萄养分均衡。“以前一亩地种50棵,现在只要9棵,产量反而更高,品质也更好。”他说道。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控根、控产、控品”。以限根器约束根系生长,再通过有机肥实现精准供养。“比如这棵‘王’字型的阳光玫瑰,三条主干,每条能结80串果,每串一斤半左右。我们曾算过,光这一棵树就能卖出9000元。”他在树下套种西瓜、菌菇,春卖瓜、夏收菇、秋摘葡萄,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种植成本下降,葡萄品质却迈入高端。2024年,他的阳光玫瑰通过绿色认证,价格高出市场3倍,依然供不应求。
品种试错与优选:用数据筛选“葡萄明星”
在新禾果园创业基地的40个大棚中,20余个葡萄品种构成生动的“试验田”: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的紫脆无核,到昌黎研究所培育的月光蓝宝石,每个品种都标注着试种年份与优化记录。“这几年我们总共清掉了20个棚的不适品种,只留下最合适、最稳定的。”面对葡萄品种快速迭代的市场,岳建涛建立“试错淘汰”机制:每年引进新品种,在实验基地试种2-3年,记录抗病性、糖度、产量等数据,最终筛选出优质品种推广。
“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缺点,比如蓝宝石易裂果、妮娜皇后转色难,都得想办法解决。”他采用避雨栽培和生物防治,严格控制蓝宝石烂果率;通过调控转色期光照,并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添加植物源赤霉酸,成功破解妮娜皇后的早衰难题。值得一提的是,他成功驯化“黑黄”和“黑阳光”等高端品种,让这些原本适于北方种植的“娇贵”葡萄,在江南水乡落地生根。
“试错不是盲目尝试,要用数据说话。”岳建涛说。通过这种“试错-优化-推广”的模式,目前,公司已带动周边农户改良品种超50亩,亩均增收8000元。
从葡萄到“葡萄+”:延伸乡村振兴的“甜蜜链”
如今,岳建涛已将事业拓展至蓝莓、圣女果、灵芝等作物,持续深化“线下采摘+电商”双线运营。2020年疫情期间,他开辟京东生鲜专线,将葡萄卖到北京、上海、海南、黑龙江;通过微信群与客户群积累的高复购率忠实顾客,占70%以上。他还打造田园课堂,让孩子们体验采摘、制作葡萄叶画;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年接待培训农学生超3000人次。
六年耕耘,岳建涛凭借葡萄单品精细化运营与创新套种,实现年营收超40万元。他的农业公司获评江苏省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市葡萄种植界唯一获此认证的主体。他个人也入选镇江市“新农人”培养对象,相关栽培模式入选省、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又到葡萄丰收时。这些凝结科技与匠心的“标准果实”,正成为岳建涛与乡亲共同致富的“金钥匙”。“农业不能只看天,更要靠科技与用心。”这位新农人正以葡萄为笔,在句容大地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传统与创新交融,每一颗果实,都是乡村振兴的甜蜜见证。(陈思羽 □ 陈潇 王志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