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聚焦河南 > 城乡建设

河南省唐河县:小秸秆变废为宝也“生金”

时间:2022-09-29 13:52:54 来源:消费日报网

  9月底,进入河南省唐河县古城乡,随处可见打好捆的秸秆整齐地摆放着,他们将被统一送进畜牧饲料场、食用菌种植基地、供热电厂等地方,进行再利用。

2.jpg

  早在秋收之前,古城乡农业中心就主动与秸秆收储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积极动员群众秸秆打捆回收,对秸秆进行统一收集、储存、运输,推动秸秆“应收尽收、应离尽离”。

  村民王晓(化名)望着自家干净的三亩地,高兴地说:“以前每到麦秋季节,地里就堆积大量的秸秆,村里人图省事,光想着一把火烧了当肥料用,谁知道小秸秆还能卖钱?”

3.jpg

  针对以往村民焚烧秸秆难禁的情况,古城乡未雨绸缪,采取了“疏”和“堵”两种方法,一方面积极联系,把秸秆变成“钱”,让农民舍不得再烧;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让农民“不能烧。”这就是通过“技防+人防+综合利用”的工作举措,织密秸秆禁烧“防护网”。

  抽调多名机关同志24小时轮流值守在“蓝天卫士”值班室,充分发挥天眼作用,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全乡网格化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每一起报警都能及时发现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

  除了发挥技防的作用,该乡农业中心人员每天不间断地开着宣传车到各村边巡逻,边宣传秸秆再利用的好处;同时各行政村成立秸秆禁烧巡逻队,由各村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每天不定时对全村范围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及时制止、扑灭,形成乡村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目前,古城乡已经打捆秸秆12000余亩,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而且解决了焚烧秸秆的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据了解,唐河县所属乡(镇)都采取了类似的办法,全县禁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谷利 文/图)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志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