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为了销量不得不降价卖货,却因此被丈夫辱骂;主播为了给粉丝低价折扣,自掏腰包补齐差价……从去年开始,这样的场景就出现在一些网红直播间中,并被越来越多的主播效仿。近日,某知名直播平台发布公告称,对通过恶意砍价、吵架、辱骂、演戏等方式诱导粉丝购买劣质电商团伙商品的部分主播,作出停止直播14天的处罚。
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直播带货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成为疫情防控下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作为一种新销售形式,直播带货也存在着诸多乱象,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售后维权难等问题多发。
辱骂、打架等“演戏式直播卖货”,通过博眼球方式诱导看客冲动消费。如果多看几个同类直播,消费者会发现都是相似的剧本套路,这类直播卖货也往往是劣质商品的重灾区。事实上,此类直播已经涉及欺诈消费者、虚假夸大宣传,但因目前法律法规尚无针对性的规则跟进,只能依赖平台制约。
如果任由“演戏式直播卖货”无序发展,受害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网络直播带货这一新型消费模式本身。当消费者看清了套路,对此形式观感疲劳之后,拼的就是平台诚信和商品质量本身了。一旦平台诚信被透支,人们不再相信此类直播带货,带货主播和平台将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对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给直播带货划定边界,整治辱骂、打架式等违背社会良俗的模式,对销售劣质产品等行为给予处罚。同时,平台也应积极配合整治各种直播带货乱象,完善投诉、售后等渠道,让消费者有地方申诉,平台诚信才是发展的根本。当然,消费者也应冷静消费,理性购物,莫被一时的热闹和虚假繁荣冲晕了头脑。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