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首设“中文+职业技能”论坛,邀请中外企业与教育专家共同讨论如何开展就业创业对接,此举引发不少业内专家关注,也让更多的目光投向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推进职业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发展,整合优势资源,拓展“中文+”项目内涵及承载力,赋能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既是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提升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能力的突破口。
如何推进“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在笔者看来,有如下3个方面:
首先,需要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推动“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比如,《“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人才瓶颈已成为制约“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短板,造成该短板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员工中文水平和沟通能力不过关,这样一来,“中文+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推动“中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应着力整合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领域的发展优势,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要注重语言教育中的交际性与实用性,还要注重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性和实操性。
其次,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性平台功能,推进“中文+职业教育”本土化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地孔子学院不断强化其综合平台的功能,与当地政府、企业等开展合作,开启“订单式”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效果显著。相关数据显示,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1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中文+”课程,涉及高铁、经贸、旅游、法律、航空等领域,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在此过程中积累的课程开设经验值得借鉴。
最后,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中文+职业教育”长效发展。
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能胜任中文教学又能进行实操培训的教师。打造一支由单一中文语言教学转向“中文+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既是推进中文教学多元化的积极尝试,也是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以推动“中文+职业教育”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中文+职业教育”的长效发展。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