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向丹娇)本网获悉,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16日消息,日前教育部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等不同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并印发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

根据行动方案内容,得知具体行动方案如下:
(一)广泛开展教育宣传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鼓励探索开发地方和校本相关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标语、挂图、公告栏和网络等媒介,多种形式宣传制止餐饮浪费,让节约教育在学校随处可见,营造浓厚氛围。以开学为契机,把勤俭节约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浪费行为开展反面警示教育,加大对浪费行为的纠正力度。
(二)大力培育校园文化
1.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为,以此为抓手迅速扭转学校餐饮浪费的不良风气。结合实际制定节约用餐规范,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引导师生关注和参与学校餐饮节约,推动光盘常态化。
2.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及载体,围绕勤俭节约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日常性活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契机开展专题教育,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把勤俭节约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品,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3.加大社会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三)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1.加强运行管理。完善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不断提升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严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浪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设立中央厨房、中央库房,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的高效管理。
2.优化供餐服务。坚持学生食堂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绿色的供餐服务体系。营养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和饭菜质量,严格食品卫生安全。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量收费制度,方便师生按需购餐。改进菜品口味,通过菜品创新、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建立符合师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各级学生营养办要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加强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质量。
3.强化现场管理。在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适量点餐,制止浪费。安排专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视力度,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中小学、幼儿园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对有严重浪费行为的人员联合学工、院系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励机制、问题反映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光盘换水果、浪费随手拍等活动。
(四)创新使用科技手段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加强食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立采购和库存电子台账制度、食材溯源线上跟踪制度,有计划地采购食材,减少食材变质损耗浪费。开发就餐管理服务平台,根据订餐数据进行备餐,实现精准供餐,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减少食物消费浪费。采取技防措施,推进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等形式,实现食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对学校食堂泔水产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存在的餐饮浪费行为。
(五)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全面排摸掌握学校餐饮浪费情况,深入分析产生原因,抓住关键环节,在绿色学校创建的大框架下,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构建学校餐饮节约立体式、全方位制度体系。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把节约资源的绿色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学校要编制餐饮节约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宣传,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严肃处理。在食堂价格平抑基金、标准化食堂建设、专项物价补贴、绿色学校创建等政策性措施评价标准中纳入制止餐饮浪费的指标。通过建立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动学校餐饮节约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开展。
实际上,倡导餐饮节约,减少浪费的举措,早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为巩固2013年以来武汉“光盘行动”的成果,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湖北地区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在8月10日,武汉餐饮业协会向武汉所有的餐厅发出了倡议。武汉餐饮业协会在倡议中提出,推行“N-1”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点9个菜,不够时再增加菜品,从源头杜绝餐饮浪费。针对两三位客人进餐,鼓励餐厅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在节约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所有餐厅为顾客服务,必须以节约的原则作为前提,每家餐厅要准备打包盒,对有剩菜、剩饭的顾客提供打包服务,体现餐饮行业的光盘行动。
9月2日,湖北省商务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湖北省制止餐饮浪费行业规范(试行)》的通知。该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各餐饮店禁止设置最低消费,各餐饮消费场所要通过张贴、放置、播放“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光盘行动”“适量点餐、剩餐打包”等宣传标语、店内海报、视频;各餐饮企业要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引领顾客适量点餐、剩食打包;菜单要明示菜点份量,提供小份、半份餐食的可选服务;提倡剩食打包积分奖励,对剩食超过一定数量不打包者,增加餐余收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积极推广使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餐具;创新配送制等新餐饮业态,开展配送、外卖、线上下单等新的服务方式;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岗前教育培训内容,把制止餐饮浪费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为了避免浪费,践行节约之风,对我们个人来说可以做的也是很多的,具体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做起。以下是部分日常餐饮节约小建议:
适量订餐,避免剩饭,减少浪费;有剩下的饭菜要打包回家,及时吃掉。
不能有攀比心,以节约粮食为荣,浪费粮食为耻;不偏食、挑食,注重饮食均衡与合理搭配。
如果自己做饭,做饭前做好规划;如果点外卖,点外卖吃多少点多少,避免浪费。
需要根据自己家里的人口来决定要买多少斤米,在洗米的时候,要清洗,不要一下子把水倒掉,米容易掉出更多,煮饭炒菜时根据家庭饭量情况量杯,这样才不会太多剩余。
看到浪费粮食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同时,监督身边亲朋好友,避免出现浪费粮食现象。
去超市前列好清单,避免买到用不到或者实用性不强的物品。
按需购买使用小号的厨房垃圾桶,这样可以减少剩菜倒掉的几率,减少浪费。
尽量少吃过分精加工的粮食,比如非常精细的糕点,加工过程里都有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