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独家报道

中缝协市场工作委员会发布倡议: 破“内卷”困局 力促缝制机械市场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5-08-21 10:29:00 来源:消费日报

  □ 本报记者 王薛淄

  近日,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以下简称“中缝协”)市场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25年年会上,一项旨在引导行业摆脱无序竞争、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件——《加强行业自律,共促缝制机械市场健康发展》倡议书审议通过。

  这是继2008年中缝协商贸专业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市场诚信自律的若干意见》和2014年中缝协市场工作委员会《缝制机械行业服务经营规范》(后更名为《缝制机械行业售后服务标准》)之后出台的第三份规范全行业市场秩序的文件。该文件如同一声集结号,呼唤全行业直面严峻挑战,共同重塑健康有序的市场生态,为我国由缝制机械制造大国迈向强国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从增量共享到存量搏杀

  倡议书的发布,源于行业正经历的深刻变革与阵痛。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下游纺织服装行业需求萎缩,全球缝制设备市场从增量主导转向存量调整。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骤然凸显:同质化发展痼疾未除,产能结构性过剩压力加剧。

  在有效供给大于市场需求的时代背景下,中缝协理事长杨晓京表示:“行业低价竞争、专利侵权、零首付、拼账期等各种无序竞争行为与‘内卷’现象越演越烈,并已从国内市场逐步扩散到海外。这些短视的、破坏性的竞争手段,导致整个产业链利润率持续走低,企业普遍陷入‘低价微利’和‘信心不足’的发展困局。它不仅无情侵蚀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了再投资和能力创新的根基,更严重压制了市场活力,损害了‘中国制造’的行业形象,最终阻碍了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

  当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加速期。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诚信的竞争生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此次倡议的发布,正是响应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号召,旨在引导企业从“价格战”的泥潭中挣脱,转向“价值战”的广阔天地。

  倡议构建行业自律的“四梁八柱”

  倡议书内容全面、体系清晰,从坚守诚信原则,筑牢经营根基;优化市场环境,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差异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提出了十二项具体举措,为行业自律与发展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

  针对恶性竞争,倡议书明确,企业要“恪守公平竞争”,坚决抵制恶意压价、诋毁同行、商业贿赂、强制“二选一”等行为,倡导理性健康的营销方式。同时,将焦点引向“提升产品品质”,回归制造本源,强化全流程质量管理,加大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供给。此外,“增强服务能力”被列为重要一环,以协会团体标准为指导,构建高效便捷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及自律管理,维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秩序是协会的首要工作。”杨晓京说。

  对于如何去“内卷”?杨晓京为广大缝制机械企业家指明了方向:一是转变竞争思路,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二是着力打造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实现从“爆品”到“品牌”的跨越;三是践行行业责任,在竞争中合作,共建健康生态;四是弘扬具有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家格局与眼界。

  危中寻机 坚定前行

  2022年—2025年的三年是缝制机械行业真正由以规模化发展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走向以自动化、集成化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三年。三年内,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体下降3.48%,亏损面达17.45%,工业缝纫机内销量增长微弱。然而,危中有机:行业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运行效率指标持续好转,特别是产品出口表现亮眼,三年累计出口97.44亿美元,出口额占行业总产值比重显著提升,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同时,科技创新已成为重要引擎,研发投入占比和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智能装备占比提高,产品出口单价上涨,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面对未来,杨晓京强调,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游服装行业在消费复苏、新消费群体崛起、县域市场潜力释放、产业链韧性支撑等因素下,有望持续回暖。

  “未来三年是‘十五五’开局起步的重要三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三年,是完善行业现代化体系建设、迈向缝制机械制造强国第一阵营宏伟目标的重要三年,市场工作委员会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团结所有委员单位和协会骨干企业,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奋力谱写缝制机械行业市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杨晓京表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