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独家报道

集中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有望出台,增强消防安全措施,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电动自行车充换电从分散到集中

时间:2020-08-13 10:59:45 来源:消费日报

  □ 本报记者 史晓菲

  7月16日,中国自行车协会组织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立项研讨视频会成功召开。此次视频会汇集了国家电池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电动自行车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高校专家和协会代表,与会代表对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运营管理等进行了深度探讨。

  电动自行车火灾不容忽视

  最近,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20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形势进行介绍。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李云浩通报称,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是电动自行车火灾。上半年北京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91起(包括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火灾12起),占火灾总起数9%,其中亡人火灾3起,共造成4人死亡。

  李云浩说,“相比其它火灾,电动自行车火灾发展速度迅猛、致死致伤率非常高。”李云浩提醒市民,从正规渠道购买选用合格产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不在室内充电、不飞线充电,并将电动自行车从楼道、楼梯口、安全出口等区域清理至相对安全的室外集中存放点。

  小区集中充电 设备运营谁来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区已经实行了电动自行车室外集中存放和充电等工作。以北京海淀区远大路附近的小区为例,小区在自行车停放处设置了集中充电设备,一台设备可以同时给多辆车充电,只需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付款,操作非常方便。

  但同时记者也发现,对于充电设备的质量、维护等方面,小区内的业主并不十分清楚。而充电设备的相关情况则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随后询问了小区的物业部门,物业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充电设备会有不归物业所有,物业与该充电设备的所有者,也就是经营者是合作关系,该公司会定期派人员来维护。

  业者认为,运营服务中存在充换电设施不规范、标识不清晰、安全提示不足、平台无法互联互通等实际问题。同时,电动自行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为大众提供的充换电服务是否优质,都是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在推广和应用中的问题。

  需要制定相关管理规范

  面对形形色色色的充电设备公司,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文玉表示,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运营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的立项和制定非常必要。

  他介绍,当前,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和3C认证实施已经一年多了,据协会调研,总体来看行业企业都能认真执行两大新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关于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问题,特别是充电过程中的火灾隐患,仍是行业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郭文玉说,希望通过《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团标的制定,进一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措施,避免充电过程中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指出,团标项目的制定可有效引导电动自行车由过去的分散性充电到集中性充电,一方面对消费者安全性充换电提供了有效措施保障,另一方面规范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企业运营的产品质量、运营管理服务等。此项团标的制定对电动自行车标准体系及行业后期实施评价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业者认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团标结合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设施行业发展现状,融入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在运营管理、提供服务方面的特点,能够解决运营服务中的相关问题。

  另据记者获悉,团体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自行车协会双归口管理,并开展立项、征集起草单位、组织编写、联合发布等工作。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赵名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