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产业经济 > 房产

国家统计局:北上广深二手房环比涨0.5%

专家预计未来二手房价格涨幅会进一步收窄

时间:2020-02-20 14:33:15 来源:和讯房产

  2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官方解读为2020年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保持总体稳定。1月份,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全面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房地产市场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一、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略有扩大,二三线城市涨幅稳中有落

  初步测算,1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3%和0.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涨0.4%,上海上涨0.2%,广州上涨0.3%,深圳上涨0.7%。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上月为上涨0.1%。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

  二、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小幅上涨,二三线城市涨幅连续回落

  初步测算,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9%和3.4%,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4和0.3个百分点,均连续9个月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4%和3.7%,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2个百分点,均连续10个月相同或回落。

  对1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呈现的变动情况,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房价指数数据看,1月份全国70个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1%,同比涨幅为3.5%。从环比涨幅数据看,若是考虑涨幅小数点后几位数值,实际上1月份涨幅是有所收窄的。这也说明1月份作为成交的淡季,房东会主动让利交易。而同比涨幅数据继续收窄,客观上也和去年四季度房东报价相对温和有关,进而使得同比涨幅数据难以上涨。

  从房价上涨和下跌的城市数量看,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为33个,相比2019年12月份的38个呈现明显减少的态势。而从下降的城市数量看,当前为32个,数量明显增加。客观上也说明其受二手房交易市场、一手房交易市场等影响,房东主动降价或减少了涨价的做法。若是考虑到2月份新冠肺炎等带来的冲击,预计类似降价城市数量会明显增加。

  从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名单看,兰州属于上涨态势最明显的城市。实际上兰州在2019年10月份的时候,房价涨幅排名就为全国第8,属于比较靠前的城市。兰州这两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而购房政策相对宽松,所以确实需要警惕个别月份部分房东乘势涨价等现象。

  而从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名单看,唐山是属于涨幅最大的城市,而且也可以看出,唐山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的态势。这也要求唐山后续积极做好房地产市场的管控。一般来说,二手房涨幅较大,和房东随意涨价、中介房源没有把好关有关,也不排除中介等也参与到了房源炒作等过程中。后续也需要学习深圳等做法,对于二手房的价格监测监管等工作机制需要加快建立。

  从1月份一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涨幅数据看,分别为0.4%、0.0%和0.1%。从此类环比涨幅数据看,除了一线城市有所扩大,二三线城市均有所收窄。实际上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和一手房类似,一直处于压抑状态,价格容易反弹。而二线城市本身春节前并非成交旺季,价格也会相对温和。三线城市本身可以在返乡置业上做文章,但今年1月份下旬受到了新冠肺炎等影响,房东明显会感受到市场的降温。预计2月份公布的数据,三类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涨幅会进一步收窄,这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市场交易中断等有关。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赵名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