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游客在机器上扫码购置材料,屏幕上的非遗传承人便会手把手教学,出错时及时提醒,完成后机器还会自动生成学习过程的vlog……在浙江,非遗技艺的学习变得触手可及,这台“非遗活态化传承DIY智能一体机”,将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动作、声音语调、手势动作等全方位数字化,构建成可交互的AI模型,宛如一个迷你非遗体验基地。
“通过深度应用AI技术,我们把这些传承人‘请’进了机器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台 “迷你非遗智能工坊” 不仅完整录入了精湛的技艺教程,更精准 “复刻” 了传承人的教学风格,机器能实时捕捉操作者动作并纠错,极大降低了学习门槛。目前原型机已研发成功,正处于功能完善与测试优化阶段,未来两年,游客就能在浙江的文博场馆里亲身体验这份奇妙。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文旅体验场景,这款融合前沿AI技术的“非遗活态化传承DIY智能一体机”只是浙江未来三年创新运用数据要素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冰山一角”。
近日,《浙江省“数据要素×文化旅游”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发布,提出浙江要基于全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及浙文旅数字化建设基础,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强化文旅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到2027年,浙江要打造出10个人工智能文旅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试点、15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20家全省文化和旅游优质数商企业、20个高价值文化和旅游数据产品和20个“数据要素×文化旅游”特色场景。
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提出打造20个“数据要素×文化旅游”特色场景,涵盖智慧旅游服务、文化基因激活、文物保护利用、精品艺术创作、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在浙江,文旅场景正在被数据要素重塑,越来越多数据赋能文旅的特色场景已悄然涌现。
此前,浙江上线全国首个基于旅游行业AI大模型开发的入境旅游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嗨游”(Zhejiang Travel),就是浙江构建“数据要素×智慧旅游服务”场景的经典代表。在“嗨游”上,游客只需简单选择出行时间、同行人数、偏好标签等基本信息,即可获得包含景点、酒店、餐饮等要素的个性化行程,平台还支持5种语言实时对话翻译,并创新性地融合了AI旅拍、电子钱包、打车租车、博物馆讲解等特色服务,为游客带来极大便利。
根据《实施方案》,浙江将基于“入浙游”大模型能力赋能智慧旅游发展,探索建设全域智慧旅游。整合全省导游和讲解员数据资源,建立导游在线服务平台,探索新型导游从业机制。探索导游个人形象授权运营,实现数字导游AI直播带货模式。深化“浙浙”等数字人智能服务场景,深化省市两级“漫游长廊”建设,探索旅游线路订制化运营模式。推动景区、文博场馆、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等开展智慧化提质升级行动。
在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打造了全球首个5G全覆盖的世界遗址公园。游客佩戴5G AR眼镜,可通过智慧导览感受AR特效、数字沙盘、AR地图导览、虚拟导游等沉浸式体验,近距离观察玉琮、象牙权杖等珍贵文物,与古老的文明展开对话。
在“数据要素×文化基因激活”场景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围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持续推进数字博物馆、非遗馆、图书馆建设,打造全省数字文化遗产标本库。深入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按照10大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构建其中关联、分门别类智能标注处理,形成浙江文化基因库,绘制系统全面、层层穿透的浙江重点文化基因图谱。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激活良渚文化、吴越文化、阳明文化等重要文化标识。
此外,在“数据要素×非遗传承薪火”场景建设方面,浙江将建设标准统一、数据协同、更新及时的非遗数据库,支持市场经营主体加强非遗数据开发利用和融合激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非遗IP集群。挖掘非遗数据价值,贯通省、市、县各级非遗机构数据中心,关联形成完备的非遗数据档案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电子证照体系。发展“非遗+视听经济”和“非遗+电商经济”,数实融合构建非遗“数字传承人”库,探索非遗直播等新型非遗电商模式,拓展非遗价值链。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