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热点聚焦

千帆竞发“味”领鲜——味事达携手阳江开渔季活动,启航2025鲜味盛宴

时间:2025-08-17 15:38:12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5年8月16日,阳江海陵岛,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开渔令发布活动(以下简称“开渔活动”)如期而至。在开渔仪式上,沿海渔港再现千船齐发的壮观盛况。今年,味事达品牌首次助阵开渔活动,参与揭幕仪式,共同打响了“千帆竞发”的“发令枪”。

微信截图_20250817153843.jpg

开渔节港口,挂有味事达旗帜的头船阵列  

  向海而兴:文化传承与产业活力的双重奏  

  南海潮涌,千帆待发。8月16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阳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开渔令发布活动在海陵岛正式擂鼓扬帆。今年,味事达品牌首次加盟开渔季活动,6艘悬挂“味事达祈福旗帜”的渔船领“鲜”出发,为2025开渔季鸣响“第一枪”,与阳江渔民们共启新渔季征程。

  随着海陵岛码头开渔号令响起,12艘“头船”带领着3400艘渔船列阵出港,奔赴作业海域。一年一度的开渔季活动就此开启,不仅标志着今年南海伏季休渔期的结束,也展示着广东地区“向海而兴、耕海牧渔”的海洋文化。

  阳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一先在开渔活动中表示:“阳江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海洋文化积淀深厚,素有“南海渔都”“广东鱼仓”美称,南海开渔活动是一个全方位展示阳江源远流长的渔家文化、绚丽多姿的山海风光和蒸蒸日上的现代化建设新貌的重要窗口。

  味事达的加盟,为这场海洋庆典注入了调味品行业的匠心基因。阳江作为海域面积居全省第二的“渔业大市”,2025年上半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8.5万吨,全力打造“中国南海渔都”。而味事达品牌在广东最大的工厂,正坐落在“中国调味品之都”的阳江市阳西县。此番合作,既是味事达品牌对“追鲜”文化的致敬,也是地域产业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联动。

  直击现场:千帆破浪启新程,迎接开海第一鲜

  开渔季活动期间,味事达同步围绕“追鲜”主题展开一系列精彩行动。在主会场之外,“味事达追鲜号”主题船带领多位“鲜味品鉴官”同步驶入阳江海域,体验开渔季的第一道“鲜味”。

  “鲜味品鉴官”化身一日“渔民”,不仅体验了渔民们日常海上打捞的全过程,还在船上现场烹饪,品味第一口鲜。“鲜味品鉴官”把现捕的石斑鱼、黄翅鱼、海虾等,在船上用味事达味极鲜酱油以烹饪清蒸与白灼等极简的烹饪技法,凸显味事达酱油“提鲜不夺本味”的工艺哲学,诠释粤菜“尊重食材”的精髓。

微信截图_20250817153855.jpg

“鲜味品鉴官”用味事达味极鲜酱油蒸鱼

  这场“追鲜”行动更从海上延伸至城市。在广州核心商圈,裸眼3D巨轮装置“破屏而出”,复刻千帆出港的震撼场景;商超内的沉浸式快闪区设置开渔主题互动装置与试吃站,消费者可现场体验感受“鲜味上岸”的真实与鲜活。

微信截图_20250817153909.jpg

“味事达追鲜号”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五路4号“破屏而出”

微信截图_20250817153920.jpg

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道三元里大道306号易初莲花的商超陈列

  鲜味经济:赋能文旅融合的“味蕾纽带”  

  南海开渔季以“观开渔、品海鲜、赏民俗、游滨海”为特色链条,而味事达的参与,进一步补全了从“捕捞”到“烹饪”的体验闭环。味事达品牌借势开渔季的文旅流量,不仅传递“一次榨取”工艺对鲜味的坚守,更以创新互动重塑消费者对调味品价值的认知——它既是厨房的“隐形功臣”,亦是激活地域美食文化的密钥。

  沿海地区历来有着“追鲜”的文化,而酱油作为“做鲜”环节的关键调味品,始终与这份文化血脉相连。传承自1983年的味事达味极鲜酱油,凭借“不抢食材风头、激发鲜香本味”的酿造哲学,成为无数粤闽家庭厨房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担当。今日,味事达品牌随船入海,既是致敬千年渔火,也是向渔民们送上祝福,顺风顺水,带着第一口鲜平安归来。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