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不断增多,体系不断健全
“‘十三五’以来,重大科研项目推进有序,科技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定成效。”7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将建立4个支撑体系,部署六大任务,推动国家设立一批科技项目。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投入不断增多
科技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污染防治全过程,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多,仅中央财政投入就超过100亿元。”邹首民说。
目前,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按照“控源减排、减负修复、综合调控”三步走战略,已完成“十三五”任务部署,在努力做好专项验收前各项准备工作。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现已完成既定研究任务,正在组织验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一期项目实施顺利。
邹首民说,随着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可达性更强、经济可行性更加合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比如,重污染天气预报,通过科技攻关,污染过程预报的准确率接近100%,污染级别的预报准确率接近80%,预报的时长由以前的3—7天,扩展到目前的10天。“预报预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使各地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减少污染物的累积起点,降低污染峰值。”邹首民说。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目前,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比如,水环境领域,形成了重点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系统与应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与利用等八大标志性成果;大气环境领域,建立了大气重污染成因定量化、精细化解析技术方法,构建了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技术体系。
当前,污染治理技术需求旺盛,如何指导地方和企业做好技术选择?“随着环境治理深入,技术作用日益凸显,以前靠管理很容易实现的管理目标,现在要想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依靠科技。”邹首民表示,从2007年开始,生态环境部每年结合当年环境治理技术需求热点,发布《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选择环境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好的成熟技术,目前已经发布了共1173项。
去年7月,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个平台类似于一个技术大超市,主要开展技术评估、技术筛选、技术孵化等核心任务,目前已经汇集了45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邹首民说。
“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将建立4个支撑体系、部署六大任务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处于攻坚期、关键期、窗口期,如何继续发挥好生态环境科技的支撑作用?
邹首民表示,为了强化科技支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已启动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需求和重点研发任务的凝练工作,“目前,已形成了初步的思路和框架。具体来说,就是要面向世界环境科技前沿、面向环境管理需求、面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问题,建立4个支撑体系,部署六大主要任务,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4个支撑体系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支撑体系、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的技术支撑体系等。六大主要任务包括开展环境问题成因机理以及时空和内在演变规律等前沿基础研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监测、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等。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