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近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工程师浅田稔和同事设计出了一套能可靠识别一系列触碰的触觉传感器,当这套传感器与机器人相连时,机器人会发出情绪信号。他们表示,未来科学家有望研制出拥有触觉并“感受”身体疼痛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或许也能对人类的痛苦“感同身受”。
2月15日,浅田稔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介绍了此项研究成果。这一触觉传感器名为“疼痛神经系统”,嵌入了柔软人造皮肤,可感知轻柔的触摸和令人疼痛的重击。当这套传感器与名为“Affetto”的机器人(一种模仿孩子头部的机器人)系统相连时,触觉和疼痛信号可以转化成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浅田稔指出,这一系统有望催生能识别他人疼痛的机器人,而识别他人疼痛是用于照看老年人的机器人的一种重要技能。尽管目前制造出这种感觉灵敏的机器人仍遥不可及,但机器人触觉传感技术的进步有望让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金森·曼说,与坚硬的金属表面不同,对触碰敏感的柔软物质能让机器与外界实现更丰富的互动,人造皮肤“让广泛且真正智能的互动成为可能”。
但同样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表示,以可预见的方式对令人疼痛的重击做出反应的机器人与能感受内在感觉的机器人大相径庭。
他说:“拥有能探测到触感和疼痛的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类似于与你微笑交谈的机器人,这是一种实现机器与人交流的设备。尽管这是一个有趣的进步,但它与旨在计算某种内在情感体验的机器人‘不是同一回事’。”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