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黔南支队尽锐出战倾情帮扶
板栗挂果,丰收在望。
甲见组新貌。
多次被表彰为全国武警基层建设先进支队、基层建设标兵支队和荣立集体二等功,连年被评为省、州文明单位、拥政爱民先进集体;所属罗甸中队、龙里中队、瓮安中队等连续20多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基层建设先进中队、执勤标兵中队和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党组织,并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10多次;先后涌现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宋华平、“十大标兵士官”陈振明、全军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赵晓青、“十大忠诚卫士”候选人赵成等先进典型……
这就是武警黔南支队,一支英雄的部队!支队始终牢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任务,在大力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驻地脱贫攻坚,续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深情的华美篇章。
“军队是向战而生的,在脱贫攻坚这个特殊战场上,我们同样有信心、有能力打赢!”3年前,支队长李林在一次支队党委会上掷地有声的表态,吹响了支队帮扶墨冲镇凤啭村的冲锋号。
凤啭村地处都匀、平塘、独山交界处,交通闭塞,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是墨冲镇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支队政委肖兴旺充分征求党委常委意见进行调研后,决定以党建引领、丰富文化、医疗帮扶、改善民生、推动产业作为扶贫主基调,坚决啃下这块脱贫攻坚硬骨头。3年来,支队尽锐出战,先后派出20余支扶贫工作小组深入推动专项工程建设,组建10余支医疗小组开展义诊,出资129万余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和产业扶贫。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83户、1421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迈步走向幸福新生活。
凤啭村扁腊上二组、下二组之间直线距离只有100多米,但山高坡陡,人背马驮运送物资来回要走1个多小时。支队投入近20万元资金修通了通组路和串户路,彻底解决群众的出行、运输难题。
路通了,水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扁腊村一组74岁的索洪燕对以前缺水的场景记忆犹新:每逢下雨天,家家房前房后都放满了盆盆罐罐,接雨水引入水缸。遇上天旱就只能到4公里外去挑水,挑一次水来回要3个小时。各家各户修的蓄水池都很小且不卫生。
不能让百姓没水喝,更不能喝不卫生的水。支队先后出资40余万元,与村“两委”一起修建高位水池3个,翻修高位水池一个,与市政自来水管网对接,铺设9500米水管网,结束了群众吃“望天水”的历史。“水窖修好后,学生饮水有保障了。”凤啭村小学校长王正福说,以前老师们每天都要轮流到学校1公里外的河边挑水,不仅严重影响教学,饮水安全也是问题。
要增收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支队党委通过“帮扶结对、部队搭台、村委统管、企业支持”的方式,投入10余万元专项资金,先行扶持13户贫困户试点发展庭院经济。由部队协调搭线,合作社经营管理,生活物资配送公司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无差价采购村里的农产品送到支队官兵餐桌,实现产业扶贫到户,农特产品出村。“路通、水甜、产业兴,是武警部队帮助我们走向幸福新生活。”凤啭村党支部书记索洪运说。
支队还投入资金7万余元援建200余平米的村卫生室,成为观察、诊断、治疗、药房4室独立的乡村小医院;多次深入18个村民组开展便民义诊并赠送价值4万余元的药品;投入8万余元资金改造扁腊小学校园环境,添置图书、桌椅和文体器材,点亮校园的丰富文化生活。
随着两个村文化广场和一个党建宣传馆的竣工,每天黄昏,村文化广场上,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载歌载舞,不时传来欢快的山歌声,“凤啭河头有亲人来,那是人民子弟兵嘞,随风送来美好的明天啊……”(董玉东)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