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植被恢复与药用植物资源课题组发现,白藜芦醇苷可降低餐后血糖,该研究为开发治疗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提供了备选化合物。
白藜芦醇苷在植物中分布广,含量较高,目前至少已经在70余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苷,此次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被恢复与药用植物资源课题组系在唐古特大黄中发现该种药效。
唐古特大黄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及青海与西藏交界一带。生长于海拔1600至3000米高山沟谷中。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晓辉介绍,通过对唐古特大黄中化学成分的系统分离和筛选,白藜芦醇苷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抑制糖尿病模型小鼠餐后血糖增加。
据了解,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以及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外周动脉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
“调节餐后血糖水平是治疗糖尿病和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研究员周国英介绍,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已被推荐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但该类药物对胃肠道副作用较大,使得临床受限。因此,从天然产物中筛选高效低毒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口服白藜芦醇苷可显著抑制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餐后血糖的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赵晓辉介绍,“此外通过酶动力学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确定了白藜芦醇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机制。”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目前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到2045年,将有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城市。“城市改变糖尿病”的全球目标是将肥胖症发病率降低25%,从而将2045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