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酱油琳琅满目,老抽还是生抽,烹调酱油还是餐桌酱油,特级酱油还是三级酱油……到底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合适的酱油呢?
酿造酱油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配制酱油是酿造酱油加了添加剂,烹调酱油不可以直接吃,餐桌酱油可以直接吃(大家吃饺子蘸的酱油就是餐桌酱油),本质区别就是产品的微生物数量不一样,餐桌酱油的微生物指标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我们经常见到的特级、一级酱油等等,是根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分类的,市面上的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一般在0.4克至1.3克/100ml,其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等级越高,滋味越鲜美。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挑选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酱油分级、钠含量。
喜欢鲜味重的朋友可以挑选特级酱油,一般一级酱油用作烹饪也够够的了。
再说到钠含量,其实是没有国家标准对酱油的钠含量进行约束的,不过酱油这么鲜大家也能猜到盐肯定是加了不少。盐可谓是心血管杀手,三高的人群可要注意了。《营养标签通则》中对钠含量有明确的要求,根据每100ml或100g中钠含量多少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无或不含钠(≤5mg)、极低钠(≤40mg)和低钠(≤120mg)。
使用低盐酱油能减少盐的摄入量吗?在烹调的过程中,100g糖醋排骨需要加入6ml的酱油。6ml低盐酱油的含盐量:0.722g;6ml一级酱油的含盐量:0.991g,实际上每日减少的盐的摄入量为:0.269g。
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的数据,我国对钠指定的成年人预防慢性疾病的建议量是6g,适宜量是3.5g。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