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肥胖和超重人口约有9200余万人,肥胖会引发众多代谢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最为典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外科减重手术,可改变患者内分泌环境,降低血糖,甚至治愈糖尿病。
肥胖常伴代谢性疾病
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姚琪远探索减重手术已有十余年。他说,糖尿病在我国患病率约为11%。我国肥胖人群呈现两个特点,首先是青少年多、富裕人口多,这两类人群常伴有代谢性疾病;其次是向心性肥胖人群多,“肚子大”导致的问题非常多。
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及伴随的代谢性疾病,表面看是使患者进食减少、体重下降,而实质是体内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多年来,这种治疗的术式变化十分繁多,最终沉淀下来得到认可的就四五种,安全性也得以检验。“在充分把关适应症的基础上,微创减重手术的安全性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差不多。”姚琪远说,华山医院的临床数据表明,患者术后过重的体重下降率达到85%以上,代谢性疾病的缓解率超过70%。
手术减重也有硬指标
“不是所有肥胖人群都适合手术治疗,严格把关适应症,方可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姚琪远说,肥胖人群手术治疗,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是个硬指标。国际指南明确,单纯肥胖者的BMI指数≧35(亚太地区人群≧32.5)、肥胖伴有糖尿病人群BMI指数≧30(亚太地区人群≧27.5),才适应减重手术。此外,向心性肥胖人群的腰围也是一个参考指标,女性>85厘米、男性>90厘米,即可列为手术指征。至于内分泌系统出现问题的继发性肥胖患者,不宜开展手术。
专家表示,减重术式中“袖状胃切除术”占90%。目前,临床还在不断探索,Ⅱ型糖尿病BMI指数>25的患者,随着技术完善也有望手术。
搭建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
姚琪远说,胃肠激素、肠道菌群、节律基因、胆汁酸等均参与了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与平衡,微创减重手术对肥胖及伴有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成功,为研究肥胖发生的机制、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华山医院围绕肥胖及糖尿病的治疗及发病机制,组成了多学科协作团队,搭建了更广泛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
专家提醒,人体平滑肌可以伸缩,术后如一味放纵,胃口撑大,最终会“前功尽弃”。专家还强调,外科手术皆存在一定风险,肥胖人群由于伴有的问题较多,手术如把握不好,会出现包括出血、吻合口漏、贫血等并发症,因此建议有需要的人群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减重团队治疗。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