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产业经济 > 家电

中国品牌手机出海人气高

时间:2019-09-11 13:33:1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加7系列快闪店活动引发印度当地排队热潮。王简娜摄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众多中国手机品牌已“走出去”,大受国际市场追捧。专业市场调查公司Counterpoint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6亿台,中国智能手机占比超40%,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近半。中国手机品牌全球热度持续升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造”的魅力。

  中国货在海外受追捧

  如今,5G、人工智能、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出现不断刺激新兴消费动能,为手机行业创造新的市场潜力。日前发布的《2019世界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到达顶峰后持续下降,但中国厂商的出货量不断攀升。在智能手机全产业链,中国已涌现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近年来,国产手机出海深受海外消费者和资本的青睐。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华为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25.39%,仅次于三星。而在印度高端手机市场,一个在国内并不为人熟知的品牌一加手机,也有着令人惊喜的表现。最新报告显示,受益于一加7系列的出色表现,一加以43%的市场份额成功超越三星和苹果,成为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高端智能手机第一名,也是同比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一加在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备受青睐,2018年一加自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名,并成为2018全年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品牌。

  此外,OPPO、vivo和小米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攀升。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国产手机纷纷加快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出海更重视“走出去”

  专家表示,中国手机品牌出海总体策略应因地制宜,重视本土化运营,不断朝“卓越品质的创造者”迈进,扩大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不同市场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想要在陌生市场扎根,就要真正了解这个市场。例如华为在欧洲,为了打开当地知名度,针对当地人喜爱的体育项目投入大量资源,赞助了德甲多特蒙德等欧洲球队,签下名人作为代言人,逐渐为欧洲用户所知并开始赢得他们的认可。

  刚刚夺得印度高端市场第一的一加则是通过优化渠道方式和建立本土团队来完善本土化运营。顺应近年来印度电商高速发展的趋势,2014年一加携手当地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印度进入印度市场。为了契合当地用户线下消费的习惯,2017年一加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开设了第一家线下体验店,如今一加已在印度开设了20余家体验店。

  此外,一加借助当地大型电子产品连锁商店的影响力,一加产品在共计610多处门店内进行零售。一加的印度团队也从一开始的15人发展到至今200人左右,有约80%的员工来自本地。一加还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负责新品开发和本地化工作。

  与欧美差距逐渐缩小

  从“贴牌”到“品牌”,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部分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在一些方面与欧美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有专家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字商业市场,市场规模可以降低创新的门槛,有利于更多创新出现。同时,要坚持在开放中创新,及时学习和借鉴世界上的最新成果。

  在海外市场开拓的执行层面,重视本土化运营不可缺少。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本地消费环境、渠道特点、消费者偏好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做出正确的策略,在文化跨度较大的异国市场站稳脚跟。按照中国手机企业当下的发展势头和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产手机在全球范围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迎来更大的发展。

  中国移动终端出海,正如美国媒体所评论的,很多中国公司现在专注于创造新的尖端产品和品牌,这些公司凭借的是富有创新性并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想法。(庞 晟 陈菲扬 段文琪)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乔娇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