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浙江 > 消费与法

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源头治理 浙江探索建设现代消保文明体系

时间:2025-07-28 16:44:49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牛夏风)从发布消费投诉领域的典型案例,到组建“共享法庭”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从面向企业端的“消法进企业”普法宣讲,到面向消费者的“放心消费第一课”;从传统纸质载体的“消费教育科普手册”,到新媒体端的“消费浙里说”短视频……近年来,浙江省消保委立足消费者权益保护源头治理,探索建设现代消保文明体系,以“知识导向”“素养导向”并重理念,积极构建经营者诚信、消费者理性“双向”引导机制和普法普知识“双普”宣教机制,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宣教品牌,消费教育工作实效性明显提升。

12.jpg

记者从浙江省消保委了解到,在普法宣传方面,浙江省消保委通过“三式”宣教实现由点至面的覆盖。靶向式普法聚焦汽车、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预付式消费、教育培训、医疗美容、盲盒消费等投诉热点难点领域,以“事例+剖析+法条”的形式开展以案说法,让普法从宏观转向微观,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研式普法结合《浙江省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办法》修订工作,多层面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向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基层消保委加强普法,并公开征集消费者意见,通过开门立法提升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度和关注度全域式普法则依托浙江全省1130家消费教育基地和431家消费者权益保护“共享法庭”,将普法宣传、法治培训等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末端

其中,“共享法庭”广泛吸纳公益律师、行业专家加入,部分地区还组建了专家智库团、公益律师服务站等,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025年,温州试点“人大代表+消费维权”新模式,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及涵盖法律、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人大代表,推动普法工作更加融入基层治理。

34.jpg

与此同时,浙江省消保委推进“双向”引导,实现经营者诚信教育与消费者理性教育一体同步开展。其中,面向企业端,相继推出“普消法铸诚信”“消法进企业”等主题活动,全省每年开展近千场宣传活动。例如,202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颁布后,聚焦家装、家电、电商、快递、金融等重点行业,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公益讲座、“一企一课”等形式,开展了8场“消保条例进企业”活动,强化对重点经营者的普法教育。

面向消费者,发起“守护安全”百场消费教育、“共促消费公平”千家讲坛、网络消费安全教育、“防范养老诈骗等系列主题活动,聚焦社区、乡村、学校等重点场所和“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送法律送知识,推动消费教育活动高频广覆盖。例如,联合省委老干部局发起“放心消费第一课”进老年大学活动,把“消费知识讲座”和“消费便民服务”带到校园,零距离守护银龄消费安全。在丽水试点推广“放心消费第一课”模式,通过构建特色消费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活动”宣教模式和“消保委主动+社会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富有特色的老年消费教育市域实践样本。

此外,在宣传矩阵构建上,浙江省消保委实现多端融合以扩大宣教半径。一方面,巩固传统纸质载体,以学消法学消费知识的案头书为定位,常态化开展“学法知识手册”和“消费教育科普手册”宣传,结合大型活动和日常工作向服务对象免费发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创设“消费浙里说”宣教品牌,与消保委委员单位、专业委员会及重点行业协会联动,建立“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专业支撑”的三维联动机制,以“问题导向 + 场景化解读”模式创作内容,借助抖音等社交平台推送。

目前,融合情景剧演绎、以案说法、专家点评等形式,浙江省消保委共推出“消费浙里说”短视频105期,同时依托多平台传播,每期全网播放量达到10万以上,累计播放量超1800万次。此外,在官方微信公众号还开设“学法微课堂”和“消费教育微课”,集结全省消保委系统资源,共同打造“指尖上的消费知识补给站”。

从“三式”宣教到“双向”引导,从“矩阵”宣传到品牌打造,浙江省消保委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经营者的诚信意识与消费者的理性素养同步提升,为构建安全、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叶德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