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资讯动态 > 健康

古蔺肝苏颗粒: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护航肝脏健康

时间:2025-07-28 13:21:15 来源:消费日报网

  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众多珍贵草药资源在现代科学加持下,持续为人类健康事业保驾护航。以独特地域草药为核心原料的中成药古蔺肝苏颗粒,以其卓越的医用价值服务肝脏疾病治疗与肝脏健康维护,为现代科技研发注入了传统医药智慧。

  古蔺肝苏颗粒的核心原料赶黄草是活跃在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南缘赤水河谷的一种神奇草药,药用历史传承千年。古蔺县志中有明确记载,早在明清时期,当地的苗医便将赶黄草煎水以治疗肝硬化腹水。在当地流传一句言语是“肝病不上二郎镇”,这也正说明了当地的赶黄草为肝病救治提供了巨大帮助。

  古蔺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为赶黄草供应了充足的营养。当地年均温气温17.8℃,年降水达到1200mm,昼夜温差有足足10℃以上,得天独厚的微气候优势有利于黄酮类物质的充足积累。再加上当地的土壤是长年累月在紫色砂页岩的风化下形成,呈弱酸性,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强化了赶黄草的药效。古蔺当地为了保证赶黄草的道地品质,科学采用了仿野生栽培,模拟赤水河岸“干湿交替”的自然环境,并采用与油樟混种的模式,减少农药使用,从源头把控原料质量。

  四川中医药科学院还建立了 “槲皮素 - 山奈酚 - 没食子酸” 三指标检测体系,借助指纹图谱质控技术,严格把控赶黄草的品质,并且依托现代技术,推动赶黄草走上了先进的制药生产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代,古蔺肝苏颗粒将传统医药与现代科研紧密相融。1965年6月26日,在上级指示下,古蔺县政府成立“古蔺县六、二六医疗队”,广泛挖掘整理民间偏方验方,深度普查古蔺县中草药,最终筛选出优质赶黄草进行熬汤制剂,发现其退黄降酶的显著成效。随后,科研人员持续加大研究力度。1984年,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证实了赶黄草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达到保肝效果,为古蔺肝苏颗粒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2005 年,以赶黄草为君药的“肝苏颗粒”获批国药准字,成为全国首个以赶黄草为主要原料的现代中成药,标志着传统草药与现代制药技术的成功融合,也打通了古蔺肝苏颗粒的市场化道路,服务广大肝脏疾病患者。2021年,赶黄草中槲皮素苷抗肝纤维化机制发表于国际权威肝病学杂志《Hepatology》,引发欧美肝病学界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古蔺肝苏颗粒在国际上的知名度。2023 年,肝苏颗粒成功通过东盟传统药物注册,首批10万盒出口马来西亚,开启了其国际化征程,东方传统中医智慧在“一带一路”的加持下延伸到沿线国家。

  中医认为,肝主代谢,若代谢功能出现问题,容易导致湿热堆积,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早上起来口干口苦、口臭等,长期发展可能会引起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古蔺肝苏颗粒的核心功效在于清利湿热,针对肝主代谢的功能特点,能有效调节身体代谢,改善湿热引发的各类问题。

  它不仅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还对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病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其功效多样,可降酶、保肝、退黄、健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肝苏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和代谢功能,改善肝功能。

  四川古蔺肝苏药业多年来深耕于古蔺肝苏颗粒的研发和加工,不仅努力挖掘传统医药宝库,还致力于将传统中药产业升级为现代中药产业。当前,该公司已经成功挖掘研发28个中成药品种、33个规格,有包括肝苏颗粒之内的肝苏片、肝苏胶囊等数十种以赶黄草为主要原料的单方中药制剂。并且,该企业仍然持续探索产品功能,积极研究关于脂肪肝、酒精肝的疗效研究。

  古蔺肝苏颗粒作为古蔺当地的传统中成药,将当地传统珍贵赶黄草和现代化医疗技术相融合,创新传统医疗事业发展,赋能地方中药材事业创新升级,切实为肝脏健康领域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古蔺肝苏颗粒将继续以自身的卓越优势,为肝病救治和预防强保障,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杨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