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贵州织金皂角精 40%变成了广东甜品

时间:2020-08-28 10:16: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东南沿海一带的客户喜欢喝糖水,而糖水有‘三宝’,雪燕、桃胶和皂角,织金的皂角精就是糖水的重要原料。”8月26日,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谢伟向“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广东采访团记者们介绍,“从2018年起,织金县40%皂角精都销往广东。”

  织金皂角精与广州的缘分,还得从30多年前说起。

  上世纪80年代,织金县域内就有上百株的古皂角树,当地百姓将皂角籽剥皮去核,得到皂角精(又称皂角米或雪莲子),日常用于煮粥、煲汤。

  猫场镇有位李姓村民南下做生意,尝试带去百来斤皂角籽前往市场推销,很快就被广州商人抢购一空——这无意间撕开了织金皂角加工产业链条的口子。

  以猫场镇为核心,加工皂角精的小企业、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当地也随之形成了一套完整而默契的加工链:加工厂负责统一煮透、发泡皂角籽,免费分发给当地农户,由家家户户分头完成加工环节中最麻烦最耗时的剥皮工序。

00303940454_cbf91722.jpg

织金县猫场镇皂角加工基地,务工村民向记者说起生活的变化

     “剥皂角精,我剥了20多年。闲着的时候就剥啊,赚钱!”年近60岁的村民顾天珍和来客拉着家常,剥皂角籽的手一直没停下,很熟练,“每天都能剥个4、5斤,剥一斤能挣7元的劳务费。”

00303940453_e8342741.jpg

顾天珍一边与记者聊天,一边剥着皂角精

         记者注意到,顾天珍围裙上有两个口袋,一个装着未剥过的皂角米,一个装着剥好的皂角精。

  “毫不夸张地说,这款有两个口袋的围裙是当地妇女、老人的标配。”贵州省织金县猫场镇镇长陈运兴告诉记者,当地百姓无论是前往市镇赶集,还是田间劳作休憩,抑或是到邻家串门,甚至在红白喜事的酒席上,他们剥皂角精的手都没停过,“‘全国最大皂角精集散地’的美誉就是全靠当地百姓‘剥’来的。”

    如今,猫场镇年加工销售皂角精1000余吨,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主要销往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各国。皂角产业也被织金县定位为“一县一业”的特色主导产业,并计划到2020年末,全县皂角种植面积达50万亩。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织金县,为皂角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谢伟说,广州不仅援建了皂角精加工车间,还拓宽了消费市场,2018年开始,织金县40%的皂角精都销往了广东。

00303940455_3d5abf03.jpg

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组合推出的织金“三宝”组合套装

       除了消费市场外,广东各方还积极想办法延长皂角的产业链。今年年初,广州一酒家通过广州市花都区派驻帮扶干部、挂任毕节市织金县委常委、副县长江文铸牵线,与织金县达成合作,仅用7天开发出以皂角米为主要原料的系列菜式点心和可批量生产食品。

  “我所在的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还组合推出皂角米、桃胶、雪燕的织金‘三宝’组合套装。目前,线上销售额达到70余万元,线下达到500余万元。”谢伟说,待织金县50万亩皂角树陆续投产后,成本降低,利润更高。产业的带动能力也将更强。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