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
5月20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该委5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围绕广大民营企业普遍关注的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等作出针对性规定,全力优环境、疏堵点、破壁垒、解难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民营经济促进法聚焦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情况,回应民营企业家的核心诉求,尤其像科技创新、投资融资促进这些“命脉级”内容,让民营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大大提振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多个“第一次”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此次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诸多“第一次”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对民营经济发展不变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一系列制度要求也将更好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长期从事民营经济研究的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庄聪生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施行,切实回应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核心诉求,让他们吃下安心谋发展的“定心丸”。在庄聪生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将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对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政策角度看,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是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但政策毕竟可以变化,甚至容易受到外部误解或者存在解读偏差,而法律的稳定性、权威性是对企业信心最有力的‘定盘星’。”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子学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既是信号,也是承诺,“从此以后,民营经济不再是‘可以扶、也可以不扶’的对象,而是在制度保障下‘应扶必扶’的主体”。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多个“第一次”,政策导向清晰,法治意义深刻。“这一基础性法律的出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民营经济从‘政策支持’迈向‘法治保障’的新阶段。”
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金筠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可以从法律和经济两个层面来看。在法律层面构建系统性保障框架,明确法律地位与产权保护,首次以专门立法形式确立民营经济的“平等市场主体地位”,突破以往政策文件的局限性。其次,在经济层面,民营经济促进法可以驱动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当前国内外形势背景下尤其重要。
民营企业吃下发展“定心丸”
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参与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民营经济促进法在回应民营企业诉求的同时,也在更大力度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
“当前,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相信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稳定市场情绪、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定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企高质量发展要靠重大科技攻关。支持民企参与和牵头重难点攻关,不仅有利于民企发展,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也能为重大技术攻关提供丰富的场景、经验以及灵活多样的资金和团队,来推动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
“作为高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这部法律让我们信心倍增,让我们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在产业链升级中当主角、在国际竞争中展实力,成长为更具创造力、竞争力、担当力的时代生力军。”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这部法律直击行业痛点,通过“促进投资融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为技术型民营企业破解发展瓶颈提供了制度性方案。资金支持、重大工程、科技攻关项目等举措一旦真正落地,民营企业的资金流压力将会大大缓解,进而推动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
“政策包”护航民企发展
企业要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确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为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打通了制度的道路。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了政府在政务服务、政策制定、金融支持等方面的责任,并为行政执法划定了红线,禁止乱罚款、乱查封等。
上个月,北京市委财经委审议通过并印发《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安排了七大部分25个方面59条措施。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也将研究推进民营经济地方立法,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今年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的创新与建设。
今年前4个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一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与此同时,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表示,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系统谋划了7方面53项政策举措,目前相关政策举措已经陆续出台实施,比如《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等。后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建立细化台账,逐项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实施;加强跟踪问效和督察督办,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综合)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