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产业经济 > 日化

儿童彩妆需求增长 要“颜值”更要品质

时间:2025-08-27 11:14:50 来源:消费日报

  本报记者 赵 曦 □ 黄芷凌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数据,截至6月底,儿童普通化妆品备案28168个品种,其中国产27219个,进口949个;儿童特殊化妆品注册427个品种,其中国产406个,进口21个。另据《儿童彩妆安全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统计,我国儿童彩妆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超1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2025年将达到240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儿童彩妆需求呈现出效果个性化、场景多样化的特点。但在市场规模逐渐增长的背后,存在部分公开售卖的“儿童彩妆产品”实为彩妆玩具,以及产品品控不稳定、肤感较差等问题,导致消费者的实际使用体验与预期仍有较大差距。

  “我从小学一二年级登台表演开始,化的就已经是全套妆容了。现在作为一名国标生(国际标准舞艺考生),平时在学校上课都要带妆。”今年17岁的潮汐(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还没有‘儿童彩妆’这个概念,市面上卖的基本都是儿童化妆玩具,我们用的其实也是成人化妆品。如今学跳舞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也更加谨慎,担心普通彩妆产品会伤害孩子皮肤,因此对专业儿童彩妆产品的需求很大。”

  “90后”波波(化名)最近正在为女儿选购儿童彩妆产品。她说:“女儿今年8岁,从小就很爱美,还偷偷用过我的彩妆。我想不如直接送她一套当作生日礼物。”

  据头豹研究院报告,“85后”“90后”妈妈已成为主动给孩子购买彩妆产品的主力人群。《报告》也指出,年轻一代父母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化表达与审美培养,他们认为让孩子适度使用彩妆,有助于提升自信心,培养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随着家长理念的转变,儿童彩妆的使用场景正从舞台表演扩展至节日送礼等多种场合。这一变化也为市场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品牌布局儿童彩妆领域。婴童护理品牌红色小象捕捉到儿童彩妆市场空白,率先推出相关产品。例如,“宇宙奇趣彩妆礼盒”以充满童趣的迷你行李箱作为包装,内含眼影、高光、腮红等16款产品,截至今年1月,在天猫平台售出超52万盒。

  另一婴童护理品牌贝德美也积极布局儿童彩妆赛道,推出的“幻彩星空儿童彩妆礼盒”集合眼影、闪片啫喱、粉底膏、眉笔等12类产品,广受市场欢迎。莱索兔则专注于儿童表演专用彩妆研发,产品宣传强调“儿童舞台”“表演需求”等核心理念。跨界品牌如迪士尼和Hello Kitty也通过IP授权方式推出儿童彩妆产品,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

  然而,儿童彩妆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安全方面的挑战。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国家药监局已推出儿童化妆品专属标志“小金盾”,帮助消费者识别合规产品,但部分商家仍存在“打擦边球”的行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打上“儿童化妆品”标签的产品实际并未标注“小金盾”标志,属于彩妆玩具,却刻意模糊产品属性误导消费者。例如,在一款售价36元的“冰雪公主化妆箱”评论区,诸如“女儿给自己化了个妆非常满意”“买来就把自己画得花花绿绿的”等家长评论比比皆是。据客服介绍,该产品实际为彩妆玩具。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适合儿童使用时,客服仅回应“不建议在皮肤上停留超过24小时,睡前需卸妆”。

  值得注意的是,整体来看,我国儿童彩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除安全问题外,产品在多个方面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例如,据多位美妆博主测评反馈,目前市面部分产品存在压粉松散、飞粉严重,以及眼影、口红等配色缺乏审美等问题。而一套品质相对较好的彩妆礼盒售价可达499元,不少消费者在评论中指出其性价比偏低。

  “选择儿童化妆品,是因为有些产品确实比成人化妆品更适合孩子使用。但我认为色彩表现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升级,质地也应该更细腻。此外,部分儿童化妆品的价格有些虚高——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使用感更好的成人化妆品。”潮汐说。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儿童化妆品安全。国家药监局发布多项规定,根据儿童生理特点和皮肤特性,细化产品技术要求,指导儿童化妆品研发,提升产品安全保障水平。国家药监局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监管改革,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督促引导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现儿童化妆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业内人士指出,儿童彩妆品牌应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差异化产品开发,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对艺术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