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文化味、运动范儿……
多场所开启“夜场模式”
消费日报讯 (记者 王薛淄 □ 张钰格格)据统计,在旅游人均消费的贡献上,夜间消费至少是白天消费的3倍。通过发展夜游经济,做大做强夜游市场,有助于实现地方经济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活跃夜间消费,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消费加速回补和潜力释放,北京各地结合自身特点,聚焦商超、餐饮等高频消费场所,全面激活夜间消费“新引擎”。7月15日,“2022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启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联动全市20余个重点商圈、近万家品牌商户,推出“京夜有戏·夜赏”“京夜有料·夜味”“京夜有趣·夜娱”“京夜有动·夜动”“京夜有范·夜购”5大板块活动,活动将持续至11月。
夜色降临的王府井大街上人流如织,百货大楼、王府中环等商场灯火通明。
小朋友正在家长的带领下夜游北京自然博物馆,感受“博物馆奇妙夜”。
消费再升级 商圈周边欢乐多
7月18日,文旅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的通知》,经地方申报、省厅推荐、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舆情风控、实地考察等程序,拟确定123个项目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显示,北京市共有5个项目入选,包括东城区王府井、朝阳区北京欢乐谷、朝阳区大悦城、通州区北京环球城市大道、昌平区乐多港假日广场。
记者浏览了北京几家大型商场的官方平台了解到,北京各大商场为促进消费,纷纷推出各类促消费活动。近期朝阳大悦城正在开展“大悦消费季”活动,带来全场每满300元减20元的优惠;西单大悦城推出“5积分抢兑50元堂食满减券”活动,部分餐厅消费满300元减50元;北京朝阳合生汇7月15日起,每周五至周六延长营业时间至24时;北京荟聚在7月至8月开展“荟聚宜夏生活节”活动,以露营风天幕帐篷、精彩舞台、特色市集、灯光节、消夏表演等元素组成的互动区,伴随着灯光和星光为消费者提供消夏好去处。
“我非常喜欢去夜市吃小吃,看到网上说合生汇周末的‘深夜食堂’能营业到凌晨,很想深夜去和家人朋友们享受美食。”北京西城的唐女士告诉记者,“正好地铁14号线的运营时间也延长了,交通也变得方便,能畅快地和朋友们享受‘深夜食堂’了。”同样,北京海淀的王女士也表示,“很多临街商铺也延长了营业时间,晚上出门遛狗的时候正好路过甜品铺,在晚风吹拂下听着蝉鸣,吃一碗冰粉,生活真是再惬意不过了。”除此之外,记者走访了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三里屯等“夜生活”较为丰富的商圈,发现晚上8时至10时之间,商圈附近人流量依然较大,有约会的情侣、带小朋友散步的家长,还有在广场上玩滑板的少年,他们组成了丰富的“夜生活”群体。
夜逛博物馆 享受文化大餐
“夜生活”不仅仅是吃喝玩乐,夜晚去博物馆参观正成为市民又一消暑良策。此前,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公告表示,“各馆在暑假期间,可根据自身条件,适时延长开放时间、开展晚间夜场文化活动,或是依托已经计划开展的活动,适当安排晚场接待。”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白塔寺管理处等多家博物馆纷纷启动“夜场模式”,在炎炎夏日中为观众开启一场美好的“博物馆奇妙夜”。
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该馆在8月2日—8月6日期间,每天19时推出2022年“博物馆之夜”活动,由“博物护照打卡”“听专家及明星志愿者讲解”“教育活动齐参与”和“博物夜谈——这里是北京”四个板块构成。活动期间,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来自然博物馆观看展出的动物标本。小朋友们看到展览楼外的恐龙足迹拓印,纷纷上前模拟恐龙行走的模样。此外,该馆多个展厅还推出“画出恐龙腰带”“制作触角发卡”“制作贝壳项链”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记者留意到,博物馆夜场不是日间模式的简单延伸,而是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奇妙夜”。比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依托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特色,结合二十四节气推出不同主题的夜场活动;白塔寺则通过联合梅兰芳纪念馆、白塔寺药店等合作单位打造了一系列“白塔之夜”活动,“晚风电影院”“八月八玩转白塔”“夕阳下的妙音颂钵”“书香妙应寺”等各种主题纷呈,儿时的“老街坊”白塔寺正通过“白塔之夜”活起来。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