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30日,由中宣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湖北。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记者看到,湖北各地依托河湖资源及文化遗产打造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加速涌现:孝感的水上奇观、襄阳的古城夜游、十堰的数字武当……湖北正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消费新场景。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
孝感水上演出:一叶轻舟入画境

图为“槐荫传说”演出正在上演董永和七仙女在人间拜堂成亲的一幕。
夜幕低垂,湖北省孝感市槐荫公园的湖面上升起一片“星河”。轻舟缓缓前行,水幕如帷,忽而化作“银河”倾泻,忽而有“七仙女”在其中展现曼妙舞姿。席间游客传来惊叹声,更有人伸手去“接”坠落的“星雨”,仿佛要把传说揽进怀中。

图为演出中七仙女的扮演者在水幕化作的银河中飞舞。

图为演出中仙女的扮演者们正在织布、起舞。
8月25日,记者登上“槐荫船说”主题游船,甲板上安静得只听见水声。游船搭载的锂电动力设备让整个观演过程“零噪音”,而河心水幕则随着船只位置精准调整投影角度,保证观众始终有最佳视角。5D全息投影让古老槐树“开口”讲述董永传说,裸眼3D技术再现“天河永隔”的悲怆。科技让传说“活”了起来,记者们纷纷被这一展现了“天界—人间—仙境”三重视觉奇观的流动舞台震撼。
孝感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等称号,已建成14个4A级景区。据孝感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槐荫船说”文旅项目以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为魂,依托槐荫公园4.5公里的流动舞台,串联起城市的文化脉络。孝感希望以文化为媒,让非遗成为具象化的文旅IP,书写文旅融合新样板。
官方数据统计,“槐荫船说”夜游、祥云湾“花间奇遇记”、双峰山登山大会等场景带动了人均消费增长30%以上,周边餐饮、住宿订单量显著提升。孝感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至9月,孝感还以“乐购孝感 潮玩一夏”为主题,开展“嗨购、美食、潮玩、悦动”四大系列52场重点活动,预计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带动的不只是夜游项目,也是整座城市的消费活力。”孝感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孝感正加快发展夜间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不断丰富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围绕孝感奥体中心、“槐荫船说”、老澴河沿河北岸、云梦祥云湾等打造的地摊经济集聚区,让城市更富烟火气。麻糖米酒、孝感红茶等传统特产,也借助夜游经济和地摊经济集聚区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十堰武当探秘:数字技术再造传奇
8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武当山脚下,抬头远望,可见山体高耸。而在山脚下的VR空间,记者戴上VR眼镜,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八百里武当胜景尽收眼底,古建筑与太极文化在虚拟空间里重现。有游客兴奋地伸手触摸虚拟碑刻,也有游客在数字化重现的道观中驻足良久。
这便是武当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入境武当”VR空间。“武当文化博大精深,但过去表现形式单一,当下任务便是如何以现代方式诠释武当文化。”武当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震表示。在湖北武当山,数字赋能为武当山文旅带来新体验。作为全球首部超大型虚实共生的VR“山岳史诗”,它利用高精度三维建模与影视级动捕技术,让游客“见山上所不能见”。
“空间有限,但数字世界无限。”武当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熊俊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5A景区。1412年,明成祖朱棣决定‘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将武当山的发展推向鼎盛。为解决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而导致的空间发展受限问题,武当山特区领导班子提出数字武当项目,以数字科技手段,再造一个武当山。”
据介绍,“数字武当”项目对武当山全域312平方公里内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包括11宫、9观、36庵堂、72岩庙、34处古建遗存、200平方米壁画彩绘、409处碑刻石刻等。目前,该项目已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2025年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基于这一数据底座的“入境武当”,不仅在本地落地,还在香港等地推广,为游客提供跨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
数字化不仅赋能旅游体验,还为文创、游戏、展览等衍生应用提供了可能。“入境武当”VR空间正是“武当一梦”园区的一部分。“武当一梦”园区作为超级文旅综合体,集合了沉浸式演艺、数字文化体验、非遗活化等核心板块。主秀《武当一梦》演出融合了戏剧、舞蹈、武术、杂技等多种呈现方式,借助先进影像、机械装置等技术手段,将复刻的武当建筑模型等生动地搬上舞台。正如熊俊波所言:“我们希望把武当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让世界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延续、传播。”

图为《武当一梦》演出将复刻的武当建筑模型搬上舞台。
科技与文化交织,传统与现代互映,赋能的不仅是旅游业本身,更是城市的消费活力与品牌价值。当夜色降临,湖面上仍有星河闪烁,古城中人声鼎沸,云雾间数字武当画卷徐徐展开。文旅的深度融合,正让湖北的故事传得更远,也让消费的热力燃得更旺。
襄阳古城夜游:影视流量变旅游增量

图为襄阳唐城中正观赏实景演出的游客们。
傍晚的襄阳唐城,人流如织,炎热的天气挡不住游客的热情。8月27日,记者随采访团来到唐城,看到游客身着汉服,穿梭在明德门、朱雀廊、大唐西市。唐风建筑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有人扮作古代行商高声叫卖,游客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夜游气氛渐渐浓烈。记者身处其间,彷佛穿越回千年前的盛世长安,又好似走进了各个热播影视剧中。
今年以来,襄阳影视热持续升温。电视剧《国色芳华》《锦绣芳华》接连热播,电影《长安的荔枝》上映五天票房突破2.65亿元。唐城作为取景地,顺势推出“荔行天宝,通关文牒”集章活动。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长达半个月的看电影享景区专属优惠,28家文旅企业集体送上特惠礼包。游客持《长安的荔枝》电影票根,不仅可享受唐城门票免费或打折优惠,还可在观展观演、互动体验、购物消费等多重环节享受优惠。

图为襄阳唐城的实景演出。
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影视流量正在转化为旅游增量。我们通过这些活动,让影视热度直接带动了景区人流和消费增长。”
襄阳夜经济也在加快集聚。记者看到,夜晚的市集汇聚非遗手作、美食摊位等,十分热闹。据介绍,襄阳市以“政策+品牌+活动”三轮驱动,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模式,联动开展“乐襄购”系列促消费活动900余场(次),拉动销售额12.4亿元。襄阳市积极争创省级智慧商圈、特色街区,大力发展“夜演、夜游、夜宴”沉浸式消费场景,多点开花,全域联动,推动夜经济集聚发展。
文旅消费市场一片火爆的背后,是襄阳市的积极谋划。文旅推介“走出去”,强强联手“引客来”——区域联动也成为襄阳的突破口。据介绍,今年以来,襄阳市密集参与以跨境旅游、区域联动为主题的文旅推介会、文旅座谈会。1月16日,第30届泰国国际旅游展,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组团参展并与当地12家重点旅行社座谈交流。其中,湖北康华国际旅行社与泰国出境旅游协会签署泰国游客入境游襄阳合作协议。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旅行社协会、湖北嘉程国际旅行社与香港华畅东方澳门中国国旅及泰国四季旅行社就入境旅游深入座谈。第39届香港国际旅游展、2025上海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万众瞩目的国际文旅盛会,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本地文旅企业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