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百姓幸福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不过,因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难免引发了不少纠纷。最高人民检察院、住建部日前联合发布11个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典型案例,为寻找加装电梯的“最大公约数”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不少家庭的迫切需求。2018年以来,全国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数量快速增长。截至今年10月份,全国老旧小区累计加装电梯近10万部,有力解决了“悬空老人”、残疾人、婴幼儿家庭出行难问题。
加装电梯既是好事,也是难事。一是达成共识难,低楼层业主往往以影响采光、通风、隐私等理由反对加装电梯,彼此利益难以平衡。二是资金筹措难,加装电梯涉及施工、运维等多项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三是统筹兼顾难,加装电梯既要兼顾居民需求,也要结合楼栋条件,处理好节约成本与确保安全之间的关系。
解决加装电梯引发的各类矛盾,要弘扬法治精神,坚持行为规则。本次发布的案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规则,如依法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完成报建审批手续等,既为人民法院和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司法和执法指引,也为小区业主以理性方式维护自身权利提供了行为示范。
加装电梯涉及的法理、情理错综复杂,单纯诉诸法律反而可能加剧矛盾,造成邻里关系恶化,出现“赢了官司、输了感情”的不利局面,达不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要坚持德法融合、情理结合,鼓励各方拉近距离、化解心结,倡导和睦包容、互谅互让的传统美德。
破解加梯难题,还要积极发挥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居民理性表达意见、有效参与协商,努力把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实现依法加梯、和谐加梯。例如,浙江省杭州市某小区街道办通过搭建听证平台,邀请各方参与听证,使人民群众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自行化解纠纷,促使一个搁置4年的加梯项目实现了“破冰”。
加装电梯事关“一老一幼”和残疾人便利出行,事关基层社区和谐稳定。只有坚持法理情相融合,让法治、德治、自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纠纷,让千万家庭幸福安居。
*** 本页面内容属于广告资讯信息,如本信息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