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不少酒店都推出了“无接触”服务。2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受到疫情影响,华住、首旅如家等酒店集团推出了“无接触”服务,包括自助续住、退房,以及机器人送物等。实际上,在疫情发生之前,不少酒店在人工智能方面均有所尝试。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发生之后,“无接触”服务受到住店客人的青睐,不过暂时也还是一种试水,毕竟大规模投入一方面需要成熟的技术,此外也需要额外庞大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疫情期间,华住集团要求旗下5700多家酒店推行智能化“无接触”服务,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截至目前,“华掌柜”自助入住设备累计服务超过15000名客人;机器人累计送物24000余次。
首旅如家也表示,针对入住的客人,可通过App、酒店自助机完成下单、续住、退房等手续。如果住店客人需要拿外卖、借物品,部分酒店还可提供机器人送物服务。此外,还有部分酒店集团也在酝酿推出“无接触”服务或投入人工智能设备。北京商报记者从去哪儿网还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平台上提供“无接触”服务的酒店覆盖全国191个城市。
实际上,在疫情发生之前,不少企业在酒店人工智能方面均有所尝试。2018年11月,阿里巴巴在杭州开设的“菲住布渴”酒店便从预订登记,到入住体验,再到退房等,其中不少环节就由机器人提供服务。
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表示,疫情发生之后,“无接触”服务自然受到住店客人的青睐,不过暂时也还是一种试水。不过,另有业内人士表示,酒店如果要大规模投入人工智能等设备,一方面需要成熟的技术,此外也需要额外庞大的资金支持。
一家酒店经营者还坦言,“在疫情之下,各家酒店几乎没有什么业务量,当前酒店看中的是如何缩减开支,如果在此情况下大量投入人工智能设备则又是一笔成本。此外,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餐饮配送机器人、取货机器人等程序设定普遍比较简单,复杂一点的工作尚无法完成。酒店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因此过大投入也没有必要,都是基于现有情况来做一些补充”。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