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调查

“她经济”引爆上万亿元市场 运动品牌争相布局

时间:2020-02-20 10:58:12 来源:中国商网

  加拿大瑜伽服饰品牌露露柠檬(Lululemon)的火爆让运动品牌见识到了女性在运动领域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多的运动品牌开始重视女性运动服饰,在“她经济”上做文章。近日,运动品牌耐克宣布旗下乔丹品牌正式推出全新的女性系列服饰,布局女性运动服饰市场。对于上万亿元规模的“她经济”市场而言,哪家运动品牌将鲸吞最大的份额?

downLoad-20200119115524_wps图片.jpg

中国商网 唐砚/摄

  运动品牌关注女性运动服饰

  据悉,乔丹此次推出的女性系列服饰主打飞行服套装,结合时下街头流行风格,带来了包括连体衣在内的一系列剪裁设计前卫的服饰产品。

  乔丹品牌女性系列总经理AndreaPerez表示,乔丹品牌的女性专属球鞋销售额在上一个财年达到了三位数的增长,这反映出女性专属鞋类和服饰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张。

  按照计划,乔丹品牌女性系列服饰将于2020年2月1日在中国部分专卖店内销售,此后的2月14日,乔丹品牌女子系列将在乔丹官网Jordan.com正式发售。

  此外,耐克还于近日发布了Infinalon瑜伽系列服饰,以女性上衣为主,还包括紧身套装、裤袜、束裤、短裤等。新品以自主研发的Infinalon布料制成,具有轻薄、高弹力等特点,定价在200-600元。

  此外,阿迪达斯、安踏等运动品牌也都已开始重视女性市场。2019年12月23日,adidasWoman官方微博宣布演员刘亦菲成为阿迪达斯最新的品牌代言人,消息发出后立即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截至当晚19点的十小时内,相关微博已经收到近10万点赞,评论超3万条,转发超过26万次。安踏则选择了话题度颇高的娱乐明星关晓彤作为品牌的形象代言人,近日关晓彤穿着的安踏和故宫联名款的运动鞋也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女性运动消费潜力爆发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目前,女性专属的运动品牌寥寥无几,大部分运动品牌的产品都是依照男性的需求所研发,女性运动服装只是男性运动服装延伸出的附属品,主要是将版型改小,颜色女性化。也就是说,运动品牌并不会将重心多放在女性的需求上。市场研究机构NPD的分析师马特鲍威尔表示,如果要女性消费者为运动品牌买单,并不是在男子跑鞋上加一点颜色或者女性元素就够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将运动纳入生活的一部分,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为自己添置更具时尚感和功能性的运动服饰。根据普华永道于2019年12月19日发布的《2019年体育行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体育产业呈现“她经济”崛起迹象。报告表示,中国“她经济”市场规模在去年预计达到4.5万亿元,并且在未来十年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风口。

  报告表示,北京马拉松女性跑者参与占比从2013年12%提升至2018年18%,中国女性平均健身年支出1957元,高于男性的1682元,健身运动App的中国女性用户占比保持在60%以上。另外,阿里体育自营店2018年“双11”数据显示,女性购买体育用品同比增长10%,占11月11日购买体育用品人口总数的43%。

  此外,露露柠檬的成功也让其他运动品牌看到了女性在运动方面的消费能力,该公司剑走偏锋,提供的健美裤、短裤、上衣和外套等产品风靡全球,其受众群体基本为年龄在25-40岁、收入高、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女性,这类女性的品牌忠诚度、高价接受度和对产品的舒适度、时尚性要求较高。

  露露柠檬抓住这类高端群体,通过社群营销的方式获得稳定的品牌忠诚度和复购能力,避开了与耐克、阿迪达斯的直接竞争。据统计,在全球的运动用品公司中,目前露露柠檬的市值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

  女性更重视时尚风运动服饰

  那么,运动品牌如何做才能吸引更多的女性用户呢?

  服装设计师李晓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运动品牌想在女性市场打下一片天绝非易事。运动品牌不仅要重视服装鞋款的功能性,还要重视服饰的时髦感。这对于一向只偏重于功能性为主的运动品牌来说,有着相当大的挑战。

  李晓东认为,女性运动服饰需要打破空间壁垒,即一件单品可以在多个场合穿着并且具有美感。要迎合这种需求,运动品牌就必须加紧脚步前进,除了专注研发新的科技之外,还必须融入时尚趋势和流行元素,这样才能创作出一件让女性可以穿着去工作、逛街和运动的多功能服饰。

  据悉,为了与时尚擦出更多的火花,除了基本的运动系列之外,各运动品牌也在积极发展跨界合作。如NikeLabXSacai、FentyPumaby Rihanna、Adidas by Stella McCartney等,都是针对女性所推出的运动时尚系列服饰,让运动服饰也能成为代表女性品味和个性的单品。

  服装行业专家刘亮认为,女性对于运动市场的作用,不仅只是拓展运动品牌的业绩而已,还可以促进运动品牌的转型,为运动品牌注入新能量。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赵名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