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新春走基层 > 本网专稿

当非遗景泰蓝邂逅非遗“中国红”

时间:2025-02-12 10:29:57 来源:消费日报

屏幕截图_12-2-2025_9379_.jpeg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

  农历蛇年春节前夕,辞旧迎新之际,传统工艺与浓郁年味在京城一隅悄然交融。1月22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深入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当景泰蓝邂逅“中国红”,非遗不再是橱窗里的历史符号,而是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盛宴,正为传统文化写下新的注脚。

  非遗迎春,庙会有福“器”

  1月22日清晨,记者走出景泰地铁站,沿着景泰路前行,就到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这里也是第十二届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的举办地。现场充满节日氛围,红红的大拱门里挂满灯笼,“福”字点缀其间,满目皆是浓浓的“中国红”。

  如果算上本次活动,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已举办了十二年。博物馆负责人赵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春节前后,我们都会在厂区内设立专场庙会,既展示传统工艺的魅力,也让更多人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与历史渊源。今年的庙会在大年初二火热开锣,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记者在现场看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庙会现场。珐琅厂总经理董艳娜介绍,本次庙会将设置福“器”和葫芦展区,还有大师签售活动和文创衍生品售卖。

  庙会活动不仅吸引了非遗和手工艺爱好者,更让年轻人心动。截至2月10日,仍有许多人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分享现场体验,其中不乏多次游览的“回头客”。

4.jpg

图为展柜内陈列的景泰蓝工艺品。唐 瑞 摄

  守正创新,老树开新花

  看似“老古董”的传统景泰蓝为何能俘获年轻人的心呢?只要了解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看过一件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原因。

  记者步入展厅后,就被眼前精美的景泰蓝展品吸引。展柜中陈列的罐、尊、炉、鼎等器物,以金属丝勾勒出繁复纹样,再填以珐琅彩料,呈现出“金丝为骨、彩釉为魂”的艺术效果。博物馆专职讲解员郑文霞介绍,景泰蓝是我国特有的珐琅工艺,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最初为舶来品,始于元朝,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在民间得名“景泰蓝”。其融合了青铜铸造、陶瓷釉烧、绘画、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多种工艺,曾是皇家御用的“燕京八绝”之一。

  传统工艺历经数百年沉淀,其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早在2006年,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就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市场需求和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景泰蓝不断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以更为日常的面貌走入千家万户。记者在博物馆看到,景泰蓝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物多样,大到装饰画、落地座钟,小到项链、耳环等。郑文霞说:“这些结合了珐琅工艺的产品很受消费者喜爱。除此之外,我们与室内装饰、钟表、家居等行业都有合作,为许多客户设计过景泰蓝工艺的装修式样,比如大兴机场和景泰地铁站。”

  正是这种老手艺与新花样的有机结合,行业传统工艺有了无限可能,景泰蓝才得以成为既能促进邦交的国礼,又能吸引消费者的畅销产品。正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所说:“创新是景泰蓝传承的不变主题。既要创作具有艺术价值、引领景泰蓝发展的艺术品,也要研发贴近生活的商品和文创产品。”

  守护品质,拒绝“景泰滥”

  器物虽美,工艺难成。郑文霞向记者介绍,制作景泰蓝的六道基本工序依次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若要制作得更为繁复精致,如镶金或银,难度会更大,工序也更多。

3.jpg

图为参观者在体验“点蓝”工艺。唐 瑞 摄

  记者实地参观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鸦雀无声的车间中,匠人们的操作台上堆放着铜丝或颜料。有的匠人正将紫铜片敲打成各种器型,如瓶、罐、盘等,这是制胎;有的匠人手持镊子,将细扁铜丝掐成花鸟、山水、缠枝莲等繁复纹样,紫铜丝在指尖翻飞,最终形成如工笔画般精细的图案,这是掐丝;有的匠人正用特制吸管将珐琅釉料填入掐丝形成的纹样间隙,这是点蓝……如此至少六道工序完成后,合格的景泰蓝工艺品才会问世。北京市珐琅厂的技师们还会进行“二次点蓝”,通过反复烧制调整釉色,使成品色彩更绚丽。郑文霞说,景泰蓝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凝聚着工匠的心血。

  或许正因如此,以景泰蓝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才会“圈粉”年轻人。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日,“非遗”搜索量同比上涨212%,“非遗体验”搜索量上涨387%,“非遗手工”搜索量上涨790%,近4成非遗搜索者为“00后”。

  然而,非遗热度攀升、市场一片繁荣之时,有人却趁机“浑水摸鱼”。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发现,有许多消费者表示自己买到了假的景泰蓝产品,它们大多为低质仿制品,粗制滥造。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不良商家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这一传统工艺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任度。

  郑文霞告诉记者,景泰蓝的价值一在于手工精心制作,二在于点蓝环节所用的都是天然矿物质颜料,所以永不褪色。而假的景泰蓝产品多出自小作坊,为了压缩工艺,往往使用劣质材料,如镀镍代替镀金,机器压制代替手工掐丝,滴胶代替矿物颜料。为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应加强对传统工艺品市场的监管,严惩假冒伪劣行为,切实维护非遗产品的质量和声誉。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张海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