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调查 > 行业视点

桑树身上有乾坤 研发酵素展作为

—临沂绿之林休闲农业立足桑葚酵素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3-05 22:24:01 来源:消费日报

消费日报3月6日讯(李 鹏 薛会荣报道)乡村振兴战略的远景目标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归根结底,始终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关系到了农业农村现代的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以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临沂绿之林休闲农业立足沂蒙老区实际,在乡村振兴探索道路上,通过桑树种植,研发桑葚酵素、霜桑叶茶炒制、围绕桑树产业全方位开发等途径,因地制宜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葛洪伟1.jpg

敢尝试 走新路 谋发展

今年50出头葛祥伟是土生土长的临沂市义堂镇人,2016年,他成立绿之林专业合作社,自己搞种植基地开农场。

果桑基地建起了新井水微喷雾系统、防鸟网等设施,攻克了防冻、防病等种植技术难题,并把种植面积扩大到现在的350亩,加起其他村入社的面积,目前可供采果500多亩,并且亩产达1500公斤,桑葚酵素产量可达70吨。果桑种植成功后,2019年,绿之林合作社与临沂大学签署《桑葚酵素桑叶茶技术和质量共同开发》的合作协议,葛洪伟在专家的建议下,开始探索桑叶、桑果、桑枝等综合利用,也让桑产品质量得到了科学的提升。

葛洪伟3.jpg

 

勇创新 打开“桑葚产业链”

“以前只知道桑叶可以养蚕,现在发现桑树浑身都是宝。”葛祥伟说,比如桑叶不仅可以养蚕,还可以炒制茶叶,特别是霜后茶叶,营养价值才得到激活;桑果则可以用来研制桑葚酵素原液、做糕点、晒干果、酿桑果酒、做桑葚膏等。他还结合本地研制出了桑葚面条

桑葚经济”缘何兴起?前景如何?近年来,桑葚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桑葚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 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的美味水果。除鲜食外还具有较大的加工利用价值。不仅可制成桑葚原汁、桑葚罐头、桑葚酸乳、桑葚露酒、桑葚果酱、桑梅果醋等集美味营养于一体的产品。

桑葚的开发利用既能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又能提高深度开发的综合效益,其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以产果为主、果叶兼用桑葚品种的开发,桑葚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我国桑葚分布很广,资源丰富。但是,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果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葛祥伟种植的品种树形开张,枝条细长,花果极多,果实较大,圆筒形,最大果重 10.5克。该树种适应性广,抗性强、生长快,结果早,效益好, 果实美观, 采摘期长,是当前建设生态桑葚原液加工的首选品种, 符合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果实成熟后由紫红色到紫黑色,果面光泽性强,颜色鲜艳,光亮美观,象黑珍珠一样。口感酸甜适口,叶片可炒茶,果实可加工成罐头、果汁、酒、 茶、 还可以加入酸奶中,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广阔。今年开始,葛祥伟计划每年举办沂蒙老区金色五月桑果节”。作为山东较早发展、面积较大的果桑商品化生产区,绿之林合作社在桑葚酵素原液领域将大有作为。

葛洪伟2.jpg

有情怀注重品质 甘奉献照顾残障人士

桑葚酵素原液的药用价值的激发,在于饮用时不可以添加其他原料。葛洪伟注重原液的品质,面向市场时宁可少收益,也不做稀释销售。“市面上很多酵素口感浓香甘甜,其实消费者喝多少也不会起到药用的效果,因为桑葚酵素是通过发酵、高温杀菌等科学工艺提炼成品,本身的酸醋味道才是降脂、降糖、护肝的桑葚药用价值的关键”,葛祥伟说“齐鲁桑宝酵素是不会添加其它合成原料,面世的就是原液,这样才能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酵素产品,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感受到桑葚酵素的营养价值”。他这种重义轻利的商业情怀,也是我们应该尊重和学习的。

2016年合作社成立以来,葛祥伟帮扶了5家实实在在的贫困户,种植基地照顾了5名残障人士,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起到了模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21年,合作社被评为临沂市50强;桑葚酵素原液入选临沂市菜博会农产品金奖;葛祥伟被临沂市政府授予2021年度乡村振兴之星荣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生态休闲旅游的兴起,让果桑赶上了“崛起”的契机。葛祥伟认为“桑葚经济”只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代表性趋势随着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不断创新,休闲农业的潜力将进一步被挖掘。“尽管前景广阔,果桑种植在基础设施改善、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诸多方面仍有待提升。”葛祥伟在未来,我们绿之林合作社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和销售渠道上下功夫,提高附加值,完善产业链条,形成品牌效应(完)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