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 通讯员 陈茂元)常言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然而,在全国产粮第一镇江苏省东海县平明大地,却有着一支历经半个世纪依然常开不败经久不衰的文艺之花,这就是1972年成立闻名遐迩的平明文艺宣传队。正是这批文艺骨干的前赴后继,一年又一年,用心血用汗水和多姿多彩的青春年华,为乡村文化描绘了五彩斑斓的一页,亦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而曾在这个地方政府任职且与队员们相识相处50年的笔者,恰是亲眼见证了这支文艺之花从出苗、成长到绽放、飘香的历程。
一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人都知道,业余文艺宣传队是那个年代颇受关注和特受欢迎的一个活跃群体。应运而生的平明公社文艺宣传队,就是那个年代诞生的一支业余的、不计报酬的群众组织。队员们每年集训和演出期间,由所在大队生产队计同等劳动力工分。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畏艰难困苦,为传承活跃地方传统的乡土文化,为改善当时农村枯燥寂寞的文化生活,人人都在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才艺!
每年春节一过,公社文化站就组织宣传队员,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把文艺节目送到乡亲们的家门口,让千家万户就近就能看到宣传队的文艺表演。
难忘那个岁月,队员们踏冰霜,冒严寒,年年巡回演出在蔷薇河畔的村队,场头地边。他们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稻草铺。1973年隆冬,宣传队员刘培兰为了不耽误演出,天天背着一岁多的孩子转场。有的已经怀有身孕依然坚持演出。有的生了病也不下火线。粗略统计,平明文艺宣传队先后演出400多场次,累计观众人次数以百万计。宣传队创作大、中型文艺作品40多篇。 其中淮海戏《不能走那条路》、快板剧《遇亲家》,双双获得了东海县文艺会演一等奖;淮海戏《退婚礼》获得了二等奖。淮海戏《不能走那条路》还荣获1983年徐州地区文艺汇演二等奖。 在东海县历年的文艺汇演中,平明文艺宣传队,都位列前三名集体奖名单,亦为所在公社戴上了一顶引人注目的绚丽桂冠!
此外, 平明公社文化站1983年还被江苏省文化厅评选为先进单位。1984年公社文化站也由此转成了公办站。站长陈立志受到了上级文化部门的表彰和嘉奖,继而得到了县委的提拔任用。就这样一路走来, 宣传队员们以队为家,团结合作,奋力拼搏,为地方文化宣传事业打造了一道道耀眼的光环。
二
说到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创立和发展,这是与敢为人先的时任老站长陈立志是分不开的。1978年,在一无剧本,二无曲谱的情况下,他知难而上,三番五次跑到毗邻的沭阳县淮海剧团拜师求艺寻求支援,同时借来古典服装道具和《秦香莲》全部录音唱片。紧接着 队员们如饥似渴地抄唱词,译曲谱,练唱段。天天忙到深更半夜,鸡叫三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天的勤学苦练,淮海戏《秦香莲》终于在公社农机站大院首次上演。看戏的观众,成千上万!墙头上,树杈上,房顶上,可谓人山人海,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陈立志创作的快板剧《遇亲家》,淮海戏《不能走那条路》《找书记》《两家店》等10余篇文艺作品,亦都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不能走那条路》和《遇亲家》获得了东海县和徐州地区文艺汇演一、二等奖。
宣传队员刘培兰,从艺50多年,演唱苏北琴书一万余场,观众多达上百万;并创作出版了《刘培兰琴书唱词集》。 她还在县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创办了“周末书场”演唱点,每星期定时为繁荣地方群众文化生活说与唱。
宣传队员谢兆霞,能歌善舞、演艺精湛,长期参与和导演《退婚礼》《遇亲家》《抗疫宣传冲在前》等文艺作品,备受大伙的青睐和称赞。特别是演出快板剧《遇亲家》中那个说话沾着我,骂她三天不出门的两句台词时,那一跳三尺高的逼真演技,每次都成为剧中表演的精彩片段而引来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三
前年7月,已经退休多年的老站长陈立志还自筹资金组织了一次宣传队成立46周年聚会庆典。38位新老队员,喜聚在美丽的东海西双湖畔。大家欢声笑语,叙旧言欢,畅谈46年来的兄妹情缘及歌唱岁月,还成立了以谷金平、秦玉快、王正波为群管的“平明文艺群”,建立文娱活动交流的网络新空间。一支业余文艺宣传队经历50年的风云变迁,至今队伍还在,人心未散,活动没停,可见大家对这支队伍及宣传工作的热爱之情是多么的浓烈与真挚!
当然,这中间除了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领导核心,还有着一批思想正派、作风清廉、酷爱宣传事业的文艺骨干自始至终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宣传队员之间,形成了人与人温馨和谐团结友善的新型人际关系。谁家有喜忧事,大家齐上前,送温暖献爱心关怀备至。去年11月老站长陈立志不幸病逝,全体宣传队员一起来到其家乡举办追悼大会,致悼词,献花圈,表达缅怀之情。此举让家人感激涕零,庄邻感叹不已!
四
随着岁月推移时代变迁,平明文艺宣传队同样经受了方方面面的严峻考验。80年代初,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社办企业关停并转,使宣传队的演出活动受到了严重制约。在困难面前,宣传队因地制宜,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公社广播放大站每天加播半小时文艺汇演节目录音。 宣传队员村自为战,运用广播喇叭演唱歌曲、快板和戏剧选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宣传队员刘培兰常年坚持在村组专场演出《苏北琴书》,使文艺宣传活动常流水、不断线。
50年来,当年宣传队英姿飒爽风华正茂的姑娘小伙儿,亦都变成了霜染鬓发的爷爷奶奶。但他们依然人老心不老,经常利用群众聚会和节假日开展演唱活动。他们还连续两年举办了春节视频联欢晚会。2020年为配合抗疫宣传编演了淮海戏快板剧、苏北琴书等文艺作品。2021年又为纪念党的百年华诞,创作了苏北琴书《万众一心跟党走》和《宣传队员之歌》等节目。同时,满腔热情传帮带培育了王妍苏、王子涵、贾晨曦等10多名少儿演员作为老宣传队的新生力量,老少联手,放声歌唱,歌唱祖国,歌唱家乡,歌唱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和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作者陈茂元系徐州市卫健委退休干部,时任东海县平明公社党委宣传干事)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