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舆情观察 > 热点报告

1月4日至1月10日一周热点事件分析 | 奈雪的茶再度陷入亏损泥潭,市值蒸发九成、预亏4亿多、屡现食安问题

时间:2025-01-22 14:57:25 来源:消费日报网

  舆情事件:从巅峰期市值300亿港元,到如今不足30亿港元,在2023年刚刚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再次出现亏损,“中国新式茶饮第一股”正陷入业绩和市值的双重泥潭。

  2024年,奈雪的茶情况有些不妙。8月份,奈雪的茶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奈雪的茶收入同比下降1.9%至25.4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4.37亿元。半年的亏损金额逼近2022年全年的亏损。

  实现盈利仅一年,奈雪的茶便再次陷入亏损。从财报来看,2023年,是奈雪的茶上市以来唯一盈利的一年,营收51.64亿元,税后净利润为1116.60万元。2021年与2022年,奈雪的茶营收分别为42.96亿和42.92亿,而净利润分别为-45.26亿元和-4.76亿元。

  奈雪的茶自上市以来,股价从最高点的18.98港元/股一路跌至1.39港元/股,市值从最高点的325.5亿港元降至25亿港元左右,蒸发了超9成。

  目前,奈雪有现制茶饮、烘焙产品、瓶装饮料和其他产品四大业务。2024年上半年,奈雪旗下的两大核心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现制茶饮收入同比下滑5.8%至17.2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率也从73.5%下降至67.7%;烘焙产品收入同比下滑3.5%至2.70亿元,占营收比率也从14.1%下滑至10.6%。

  据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奈雪直营店各项成本的费用率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跟2023年同期相比,人力成本占比上涨了5%,租金占比上涨了2.7%,外卖费用占比上涨0.1%,原材料、水电费用及其他折旧摊销成本上涨4.5%。即便是跟2023年的数据相比,也有明显的上涨。

  成本上升导致的结果就是直营门店的利润率大幅下滑。2024上半年奈雪直营门店经营利润率为7.8%,2023年同期为20%;每笔订单平均销售价值为27.5元,2023年同期为32.4元;每个茶饮门店平均订单量为265个,2023年同期为363个。

  此外,曾以创新的茶饮产品和高品质服务而闻名的奈雪的茶,近年来也屡屡触碰食品安全“雷区”。

  2024年6月,消费者王丽(化名)曾反映,当天她朋友在成都锦江区一家奈雪的茶门店为她购买了一杯饮品。但让王丽没想到的是,饮用过程中竟然发现杯中有一只蜜蜂。

  2024年4月,消费者李女士反映,自己在奈雪的茶浙江台州青悦城PRO店购买一杯奶茶。饮用时发现,奶茶里有两只苍蝇。

  奈雪的茶在第三方投诉平台的投诉量也是居高不下。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奈雪的茶相关投诉信息超1700余条,主要涉及吃出异物、产品或配料变质,以及现金券过期不退款等服务问题。

  与此同时,奈雪的茶也因食品安全问题屡遭行政处罚。2024年5月25日至2024年6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对海淀区65家餐饮门店进行了依法查处,其中涉及“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味多美”、“德克士”等品牌。

  通报信息显示,北京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海淀第十四分公司【招牌名称:奈雪的茶(公主坟店)】、北京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海淀第六分公司【招牌名称:奈雪的茶(西客站店)】均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违反了《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

  2022年,北京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和平区第一分公司因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天津市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000元,并没收已过期的1瓶已开封牛奶。

  2021年8月2日,新华社卧底奈雪的茶,随机应聘到“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及长安商场店,发现工作过的两家门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

  事发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获知北京市“奈雪的茶”奶茶店加工使用腐烂水果等食品安全问题的线索后,立即对涉事门店开展现场检查,针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拟对2家涉事门店均给予顶格罚款10万元,对2家门店店长分别罚款25万元和罚款28万元。

  舆情发展:奈雪的茶创立于2015年,曾推出“茶饮+软欧包”双品类模式,现已形成“现制茶饮”、“奈雪茗茶”及“RTD瓶装茶”三大业务板块,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创始人彭心1987年出生在湖北荆州,2012年选择了辞职创业,仅用6年,就带领公司完成上市。

  有分析师表示,在中国新茶饮火爆时,奈雪的茶虽然早早登陆资本市场,但并没有抓住这波资本红利,所以当整个行业迈入内卷化节点时,它的落后是必然的。

  舆情数据分布:主要分布于短视频端。其中短视频端101240篇次占比39.42%,其次依次为客户端70094篇次占比27.29%、微博端31030篇次占比12.08%、新闻端26219篇次占比10.21%、微信端17750篇次占比6.91%、网站端6443篇次占比2.51%、论坛端1312篇次占比0.51%。

图为信息分布来源

  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主要围绕“食品、奈雪、市值、蒸发、添加剂、黑心、监管”等关键词展开。

图为媒体印象词云图

  本次事件中,负面新闻4.92万条,占比19.14%,中立新闻18.63万条,占比72.55%,正面新闻2.13万条,占比8.31%。

图为信息属性走势图

情感分布图【注:单位(万)】

  该事件网络信息总量共计22万余条。其中短视频8万4千余条、客户端8万1千余条、微博3万1千余条成为热度最高传播渠道。

图为平台活跃度分析【注:数据=文章发布+视频发布+评论+阅读+转发+点赞+投票 单位(万)】

  舆情启示:奈雪的茶,这个曾经被誉为“奶茶第一股”的茶饮品牌,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市值蒸发九成、预亏4亿多、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一连串的打击不仅让投资者心寒,更让消费者对这一品牌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奈雪的茶自上市以来,其股价便一路下跌,从最高点的18.98港元/股跌至如今的1.39港元/股,市值蒸发了超过九成。这一惨状不仅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悲观预期,更凸显了奈雪在经营策略上的严重失误。作为新式茶饮的领军品牌,奈雪本应抓住市场机遇,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然而现实却是,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更令人担忧的是,奈雪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也是屡屡“踩雷”。从蟑螂乱爬、水果腐烂,到标签不实、使用过期原料,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更让奈雪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奈雪的信任度已经降到了冰点,这无疑对其未来的市场扩张和品牌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奈雪的茶在经营策略上的盲目扩张和成本控制不力也是导致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奈雪不惜重金开设新店,然而这些新店并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因为其高昂的运营成本而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同时,奈雪在成本控制上也显得力不从心,人力、折旧与摊销等成本在短期内优化调整空间有限,导致门店经营利润率受到较大压力。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奈雪并未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虽然其尝试通过开放加盟、拓展门店等方式来提振业绩,但这些举措并未能取得显著成效。反而因为其加盟门槛过高、品牌影响力下降等原因,导致加盟门店的扩张速度缓慢,无法有效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

  奈雪的茶如今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其经营策略失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成本控制不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奈雪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那么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堪忧。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