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舆情观察 > 舆情资讯

热点聚焦 | 董宇辉临时在宁夏加一场直播卖了500万的红酒,被网友质疑“割韭菜”

时间:2024-11-07 16:59:29 来源:消费日报网

  舆情事件:就在某打假人士说董宇辉卖“假有机土豆”之后没几天,还处在舆论漩涡之中的董宇辉就被邀请到宁夏,在临时加了一场接近3个小时的直播中,董宇辉带着鹏鹏、汉森做了一场关于卖红酒的直播。

  在直播里董宇辉说到,宁夏这个地方土地如何如何,条件如何如何艰苦,能在这里种出葡萄,酿成葡萄酒是当地人的多么的辛苦,对这件事情有多么大的情感等等之类的。

  在三个小时的直播中,董宇辉对贺兰红酒庄的溯源介绍非常详细,还带着鹏鹏和汉森,一直从地里葡萄采摘到厂里流水线分拣,大铁罐里发酵,橡木桶里岁月陈酿,一步一步用镜头告诉大家,一款高品质葡萄酒的诞生,非常不易,这是无数人共同的心血。董宇辉可能都想不到,这次直播竟然卖了500多万的葡萄酒,最受女孩子欢迎的竟然是一款名叫“桃夭”的酒。

  不少网友留言,这次是真长见识了,原来葡萄酒是这样酿造的,本来不喝酒的,也买两瓶试试看。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一样的酒,与辉同行卖得更贵,说明什么?同样一瓶375ml的桃红,董宇辉直播间卖158-瓶,比我们贵出很多很多。”

1.png

  网友评论截图

  舆情分析:消费日报舆情中心根据网上传播数据进行具体分析,舆情数据主要分布于短视频端,其中短视频端端97853篇次占比48.12%,其次依次为客户端67599篇次占比33.24%、微博端13487篇次占比6.63%、新闻端10712篇次占比5.27%、微信端7344篇次占比3.61%、网站端5041篇次占比2.48%。

2.png

  图为信息分布来源

  新闻报道及网络评论主要围绕“董宇辉、直播、葡萄酒、宁夏、话题、评论”等关键词展开。

3.png

  图为媒体印象词云图

  本次事件中,负面新闻4.48万条,占比22.01%,中立新闻14.76万条,占比72.60%,正面新闻1.10万条,占比5.39%。

4.png

  图为信息属性走势图

5.png

  情感分布图【注:单位(万)】

  该事件网络信息总量共计18万余条。其中客户端8万余条、短视频7万余条、微博1万余条成为热度最高传播渠道。

6.png

  图为平台活跃度分析【注:数据=文章发布+视频发布+评论+阅读+转发+点赞+投票】

  舆情启示:董宇辉在宁夏的这场直播带货成功销售了价值500万的葡萄酒,然而这场销售活动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许多网友和消费者纷纷表示,董宇辉此举疑似在割韭菜,而非真心助农。

  关于董宇辉的带货能力,我们不可否认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从教育领域转型至直播带货,董宇辉凭借其独特的口才和真诚的形象,赢得了大量粉丝的喜爱和支持。然而,正是这种强大的影响力,使得他在带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备受关注,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在这场葡萄酒的带货直播中,董宇辉详细介绍了宁夏的地理环境和葡萄酒的酿造过程,试图向消费者传递出宁夏葡萄酒的高品质和独特价值。然而,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葡萄酒的价格和性价比。有网友指出,董宇辉销售的葡萄酒价格远高于市场价,甚至存在虚高的情况。这种价格差异让消费者产生了疑虑,认为董宇辉可能是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高价销售,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此外,关于董宇辉是否真正了解所销售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也引发了广泛的质疑。有网友爆料称,董宇辉在直播中对于葡萄酒的描述和介绍存在夸大和误导的情况。例如,他强调宁夏土地的艰苦和酿酒的辛苦,试图通过情感渲染来提升葡萄酒的价值。然而,这种情感渲染并不能完全替代对产品质量的客观描述和评估。如果董宇辉真的了解并相信所销售葡萄酒的品质和价值,那么他应该能够用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语言来介绍它,而不是仅仅依靠情感渲染来打动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这场直播带货活动的背后,是否真正有助于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当地农民的增收,也值得深思。虽然董宇辉在直播中多次提到助农和乡村振兴的话题,但如果他的销售行为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对当地产业的实质性帮助,那么这种带货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董宇辉在宁夏的葡萄酒带货直播中引发的争议和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作为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在带货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以及对当地产业的实质性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带货和助农的双赢局面。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李佳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