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后,天气一日热三分,令人“如坐深甑遭蒸炊”。然而在习水县,却呈现一派葱郁清凉之景:林木森森,清风鸟鸣,一步一景,开阖有序,三五成群的避暑人群在院子里面笑语潺潺,习水就是这样无声展示着自己的清爽舒适。
近年来,习水县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优势,着力发展避暑休闲旅游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展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与避暑休闲游结下不解“凉”缘。
亲子体验游
一捧清凉带来气候经济
重庆人邱大爷已经是第二次来大坡镇飞鸽村避暑,去年和朋友一起来过这里,觉得这里的夏天简直太凉快了,“重庆热的像蒸笼,这里却凉快得很,生态植被又好,还可以在水上公路耍水,早上的时候早起去看看云海,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呢,今年我又约上我的伙伴们,一起来这里耍上5天,结果5天下来,大家都不愿意换地方了,都决定在这里避暑。休闲的乡村避暑不只有清凉的气候和茂密的植被,还有温馨的服务。”
住在寨坝镇幸福家园农家乐的重庆避暑游客景世玉说:“孩子之前就在习水避暑,听说这里很不错,我就过来试试,结果这边真是凉快,吃的都是老板自己种的蔬菜,吃起来特别放心,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是,我90岁生日那天,孩子提前定了两桌饭准备一家人吃顿饭就当庆生。老板当天听说后,急匆匆地在镇上定了一个蛋糕,然后还送了酒水,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我过生日,让我觉得特别感动,这个90岁的生日让我觉得很温馨,很有家人的味道。”
亲子体验游
大家对习水偏爱并非无来由。习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20000多个,常年平均气温13.6摄氏度,县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既能在这里清凉避暑,也可以去景区兜兜风。
文化旅游丰富多彩
从“卖资源”到“卖文化”“卖生活”,习水县正从1.0版乡村旅游向文化内涵主题化升级并向着产业链的方向纵深拓展,实现了特色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地处习水县城附近的桑木镇土河村,是一个少数民族红苗聚集之地,2018年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后,该镇决定发挥该村的海拔高的地理优势和红苗风情的民族特色,采用“旅游景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打造一个集民俗旅游、休闲观光、乡村避暑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荷塘苗乡。
3年下来,土河荷塘苗乡已成为习水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7月到10月是我们村的旅游高峰期,很多人来这消暑避夏,住宿都得提前预定。”土河村村支部书记李孝刚说。
苗族踩山节活动献歌
住在土河村已经有1个多月的重庆游客陶素珍说,今年听朋友说这里不错,我就报着试试的态度过来,结果过来发现这里真是不错,天气凉快得很,空气也特别好,还有一大片盛开的荷花,今年来正好遇见开展苗族踩山节活动,苗族的立花杆、对歌、竹竿舞、芦笙舞等一系列的活动,真是太好耍了。今年来这点避暑,真是没有选择错。
在仙源镇福同村,农旅一体户外拓展尽享山谷里的清凉夏日,走在村里,可以体验农家生活,大伙协力打糍粑、徒手掰玉米、地里摘辣椒、柴火煮豆花、河里摸鱼等一系列活动。“以前来避暑的游客除了在村里面转转,好像也没什么事可以做。现在游客可以带上草帽,扛着锄头,跟着村民去下田,灶前卤水点豆花,晚上的时候大家一起组织一个文艺晚会。活动内容丰富了,避暑游客的业余生活也有趣了,大家都组团过来避暑了。”仙源镇福同村支书袁孝说。
水上公路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量
乡村避暑休闲为避暑经济添加新的增长点。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乡村环境整治的提高,习水县依托夏季凉爽的自然气候特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避暑旅游,多举措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让避暑人群感受更好的服务。
加大乡村避暑的宣传力度。7月31日-8月14日,全县组成14个乡村旅游营销专班分别前往重庆、成都、泸州等市场开展乡村避暑宣传。通过走访旅行社(自驾游协会、户外拓展公司)及目标市场线上推广,累计签约16家旅行社(自驾游协会、户外拓展公司)对习水避暑旅游进行宣传。
加大夏季避暑旅游活动。通过举办了“清凉夏日·旅居仙源”第四届仙源旅游文化节文艺晚会、“荷韵苗乡·诗画土河”——2020年桑木土河文旅嘉年华之苗族踩山节、悦享黔味醉美遵义2020贵州习水首届鰼国农旅美食季活动、土城飞鱼部落水世界烟花电音节、习水县“杏林杯”太极拳交流活动比赛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精彩文艺活动的同时,感受习水的民俗民风和凉爽天气,体验习水人民的热情。
云海日出 图:刘廷明 /摄
加速乡村民宿从业队伍建设。建立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定期培训体系,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开展从业人员培训5期,培训600人次,从整体上提升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基本技能。
加快完善标准化建设。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习水县乡村旅游“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习水县乡村民宿创建参考指南》《习水县乡村民宿“十有四好”创建标准》和《习水县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标准》,鼓励当地农民做大乡村民宿,对达标的农户给予一定补贴,2020年全县打造示范镇(乡)1个,示范村(点)15个,实现新增乡村宾馆1000家,新增床位2.5万张。
多重努力下,成效开始显现。截至目前全县乡村旅游累计接待过夜游客26805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1亿元,全县乡村民宿平均入住率为84.2%。避暑休闲正在从资源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