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楼市传统旺季“金三银四”,交易数据凸显长三角楼市“小阳春”回暖稍显乏力。
从“首付八成没商量”到“可申请低首付”,中新社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在江苏南京,促销蓄客的手法重现江湖。从整体市场成交热度看,南京、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均不及往年。
二手房交易是楼市的“晴雨表”。易居企业集团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全国11个重点监测城市共计成交97.3万平方米、同比跌29%。其中,南京二手住房成交面积同比降44%;苏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楼市半冰封,二手住房成交规模同比降56%;杭州二手住房成交面积同比降54%,在历史低位徘徊。
近期信贷宽松等利好暖风阵阵,全国各地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具体表现在房贷利率降低,放款速度变快;商贷、公积金贷款首付降低,信贷更宽松;发放人才补贴、购房补贴等。”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中新社记者。
由此,市场冷热分化情况展露无遗:置业者对长三角重点城市新房、二手房的购买意愿仍在“预热”,部分强二线城市回暖较快,刚需市场率先修复,另一些二、三线城市购房人预期保持审慎。
各地楼市分化“地图”上,恢复力度有强有弱。贝壳研究院统计显示,在上海、杭州等长三角核心城市,楼市景气指数回升值相对较高;苏州、合肥等地,楼市景气指数恢复到平稳运行区间;三线城市楼市“回血”仍需时日。
“虽然楼市‘小阳春’回暖稍显乏力,但回暖有加快的趋势。”世邦魏理仕南京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飞在受访时表示,土地方面,3月南京等城市一批次地块毛坯限价上调,摇号地价环比降低,地货比提高,房企拿地利润空间增加;市场方面,两极分化现象持续,核心城市、热门板块去化较好,非核心城市、非热点板块仍以平推为主,去化难有好转。因此,房地产市场于二季度企稳成大概率事件。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仍在深化。房地产增量市场规模日益见顶,房企通过高杠杆、高负债实现高周转、快扩张的模式已接近尾声。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