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与法 > 文教旅游

教育部等三部门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不得以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时间:2022-03-04 08:44:22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温璐、孙竞)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要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公告指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规范自身收费行为。禁止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

公告提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校外培训服务,不得以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

此外,各地教育、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依法严厉查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典型案例。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家长报名校外培训机构,有三点提醒建议。一是理性参与培训。多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注重结合孩子的个性特质、兴趣爱好和学习状况等因素,因材施教,能在学校满足补差、拓展等需求的可以不再为孩子报校外培训班,切勿盲目跟风。

二是选择合规机构。确有培训需求的,要认真查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与教育部门公布的黑白名单进行查询核对,事先了解其从业人员、资金监管、收费标准等情况。

三是保障自身权益。与培训机构签署规范的培训服务合同,不超过规定时长缴费,主动索要发票等收付款凭证。同时,自觉抵制变相违规培训,及时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