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 消费与法 > 文教旅游

让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相融共长

时间:2021-11-15 08:51:02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顺利通过验收。学校注重技能传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的探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双轨运行,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兼备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发挥这一优势,推动“校—校—企”高效对接,架起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立交桥,让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相融相加,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畅通升学渠道,培养更高层次人才

由成都市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考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谭海昕,从小就爱摆弄电子设备,各种电动小玩具总被他反复拆装,直到弄清其中的原理为止。初中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都市技师学院,把爱好变成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3年来,谭海昕凭着浓厚的兴趣和超强的动手能力,掌握了3种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操作,成为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的一员,还被推荐到学校工业机器人集训队,获得了成都“天府工匠杯”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成都市技师学院以技师(含预备技师)和高级技工、中级技工为主要培养方向,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归口管理。2015年,学校成立了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开展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双轨运行办学模式,让学生的成长有了更多选择。

“我们通畅的升学渠道,丰富了职教体系的内涵,通过‘技能+学历’的教学模式,成就了不一样的大学梦,也给企业带来更多丰富的选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人才支撑。”学校党委书记王涛说。

“职—技”融通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

前不久,2020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竞赛排行榜中,来自11个国家,国内21个省、4个市、3个自治区共计1019家院校按照综合成绩、组织贡献计分进行排名,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入围国际竞赛排行榜前50名,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市技师学院同时入围国内竞赛排行榜前200名。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挂牌之初,学校就在考虑,既然有高职和技师教育“双轨”运行的优势,何不打通障碍,融通培养呢?经过几年的酝酿和探索,“校—校—企”三方共同设计、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职—技”融通培养方案逐渐成熟。

而今,学校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资源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有效联动,相同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有机统一,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学生享受同质化的教育。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企业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较改革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达到9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近三年平均水平为96.3%,2020届毕业平均月薪资为4150元,均超过四川优质院校平均水平。

延伸职后教育,构建终身学习机制

今年7月,首届“成都工匠”培育提升项目暨成都工匠学院“工匠培训师”师资培训班在成都市技师学院举行。成都市总工会结合成都市产业结构、企业布局以及工种需求,实施2021年“成都工匠”培育提升项目,组建首届“工匠培训师”师资培训班,共遴选了104名参训人员。

这是成都工匠学院服务成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2020年,成都市总工会与成都市技师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启动建设“成都工匠学院”,计划用5年时间,实施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行动,健全工匠人才递进培养评价体系,培育评选市县两级工匠1万名。

“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从‘校企合作’提升到‘产教融合’,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更加完善。”成都市总工会副主席黄龙蓉说,建立“成都工匠学院”,目标就是要打造紧扣技能人才供应链与能力发展链的专业服务平台。

学校提前谋划,将毕业生职后教育纳入“职—技”融通培养方案一体设计,制定职前职后学业成绩、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等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的方案,构建起终身成长的联动机制。

“以终身成长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王涛表示,学校确定了“高素质、强技能、能迁移、敢创造”的新时代“成都工匠”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

标签:
编辑: 桑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