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2日电 (记者孙竞)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9岁的小号手朱德恩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演奏《我和我的祖国》。近日,在北京南山滑雪场,他再次吹响了小号。不过,这次他是在外国留学生安东尼的镜头前。
2022年春节伊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项目“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增设“看中国·看冬奥”单元,邀请在华留学生拍摄纪录短片。来自尼日利亚的安东尼、来自韩国的黄宇晟和朴动现等三位北师大学子参与其中。
安东尼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讲述冬奥会开幕式小号手朱德恩的背后故事。他深入祖孙三代“小号世家”,记录朱德恩精彩演出背后和睦有爱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祖孙三辈对音乐的理解和坚持,为热爱音乐的家庭提供诸多哲思。
“从我的角度来想,恩恩虽然有了这样的机会,但他还是一个小朋友。所以我拍的是恩恩作为一个普通小朋友的生活。”安东尼这样解释他的创作灵感。通过音乐,安东尼与恩恩家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黄宇晟的纪录片从冬奥会开幕式点火仪式中的小火炬引入本届冬奥会的低碳绿色主题,并将奥运五环引申到中国传统五行——“金、木、水、火、土”,探究这五者在冬奥会中的环保体现,进而延伸到整个中国的环保举措与成就,展现中国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
“与2008年我看夏季奥运会的时候相比,2022年冬奥会时,中国更加强大、越来越好的感觉更加强烈了。今年冬奥会火炬采取‘微火’形式是出于对低碳和环境保护的考虑,而这正是我所感兴趣的议题。我希望我的纪录片可以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黄宇晟说。
韩国导演朴动现拍摄的是“志愿者的志愿者”,这一特殊且不可或缺但又并不易受到关注的群体,他们为保障冬奥会志愿者生活工作而存在。在春节、防疫与冬奥三个特殊节点交叉的背景下,影片展现了他们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如何在枯燥繁杂的工作中自得其乐。
“看中国”项目创始人黄会林表示,一起向未来的奥运精神也是“看中国”项目十一年来所秉承和发扬的。团队春节期间一直在筹备、策划“看冬奥”项目,大年初二便启动了拍摄进程,希望用外国青年的眼睛去感知、理解、诠释冬奥会精神,呈现阳光、开放、美丽的中国形象。
截至目前,“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已成功举办11届,来自五大洲91国大学生参与该项目,1400余名中国大学生参与其中,共完成779部20多语种的纪录片,获138个国际性奖项。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