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在“2025中国消费经济论坛”上,消费日报社联合(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食品产业变革与消费趋势分析报告(202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餐工业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袁超解读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食品产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一是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预制菜市场规模增至5165亿元,植物基食品突破150亿元,印证“效率+健康”双轮驱动模式;二是产业升级显著,头部企业营收占比提升至24.1%,科技创新成关键引擎,产业从传统主导向多元融合转型,深加工食品占比提升,功能食品、宠物食品等新兴品类崛起,区域格局演变,县域特色产业升级;三是发展水平实现代际跃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突破,标准体系升级,国际话语权提升;四是技术创新催生产业升级,合成生物学、细胞培养肉、工业5.0智能工厂等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指出,食品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健康诉求转向科学量化,便捷需求催生“碎片化餐饮革命”,情感价值成为新支付货币,可持续消费从理念到行动,数字化重塑消费全旅程,代际需求分化加剧等六大结构性变化。
报告预测,未来,食品产业将朝着精准营养工业化、蛋白质来源革命、人机共烹时代、负碳消费闭环、食品即服务等方向发展,重新定义产品价值,推动行业持续创新变革。
【食品产业细分领域跨越式增长】预制菜赛道爆发式增长79%达5165亿规模,植物基食品以320%增速突破150亿,印证“效率+健康”双轮驱动模式。产业升级背景下,头部企业营收占比提升至24.1%,科技创新成关键引擎。
【深加工革命重构产业版图】深加工食品占比三年提升9个百分点至42%,功能食品市占率翻倍达8.3%。宠物食品以28%年增速(vs粮油2.3%)成新增长极,675亿市场背后是单身经济与情感消费崛起。区域格局剧变:川渝预制菜集群带动产值三年翻番,柳州螺蛳粉产业链创造25万就业,县域经济展现惊人爆发力。
【黑科技重塑食品制造】食品工业机器人密度激增133%至112台/万人,有头部品牌无人化包装效率提升400%。有调料品牌“黑灯工厂”实现酱油全流程无人酿造,有乳品企业数字孪生技术延长酸奶保质期至12个月。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单位产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8.7%,碳排放强度下降23%,有品牌碳中和产品年销破20亿;有品牌武汉工厂获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认证。
【合成生物学开启食品革命】2024年合成生物学食品融资破百亿(占全球35%)。
【细胞培养肉破局肉类供给】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全球第三部培养肉法规,产业化进程加速。清华大学研究显示,2027年微生物蛋白可替代10%大豆蛋白,节水减碳超90%。Z世代消费占比将达65%,技术+政策双驱动开启“第三次蛋白质革命”。
【精准营养引爆千亿市场】个性化营养市场达800亿元,2026年特医食品或纳入医保,2000亿市场进入爆发前夜。
【可持续消费重塑商业逻辑】植物基2.0产品碳足迹减少92%。欧盟认可中国区块链溯源数据,肉类出口通关缩至24小时,“绿色竞争力”成出海新王牌。
【代际战争与场景革命】Z世代推动国潮食品破2000亿。银发族特医食品市场破1200亿,医保覆盖试点达40城。智能料理机渗透率61%,“预制菜+智能烹饪”组合将占据家庭晚餐60%份额,厨房边界彻底重构。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