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一位林业局技术员与文秘的跨界逆袭,如何用汉白玉废料点亮全球碳中和叙事?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矿区,堆积如山的汉白玉矿渣曾被视为“工业垃圾”,如今却在李龙山的手中,华丽蜕变为行业认可的“碳中和艺术品”。这位从林业局技术员与文秘跨界而来的新质企业家,以近30年的坚守与创新,用循环经济书写出工业文明的全新篇章。
体制内萌芽:技术革新的起点
1997年,李龙山入职四川夹金山林业局,双重身份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矿区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有着深刻认知。2000年,他投身宝兴微纳粉体公司,凭借沉浸式学习与翻译能力,主导引进德国技术,建成西南首个微纳米级碳酸钙生产线,填补区域高端粉体市场空白。2005年,他提出“废渣分级利用”理念,根据矿渣纯度应用于建材、医疗、文创等领域,为循环经济埋下种子。
品牌突围:贡嘎雪的崛起
2006年,李龙山创立“贡嘎雪”品牌。他引进德国Alpine设备,联合高校研发“节能窄粒径工艺”,能耗降低43%,产品纯度达99.9%,荣获“科技进步奖”。凭借过硬品质,“贡嘎雪”年产能突破80万吨,占据西部70%高端粉体市场,产品远销欧美,打破国际垄断。2019年,品牌以超10亿元估值被国际碳酸钙巨头并购,成为行业标杆。
循环新生:艺术与环保的融合
2020年,李龙山创立丝路三芯集团,开启二次创业。孵化出汉白玉碳酸钙新质品牌熊猫白(三链域-高档建材、高级工业粉材、高端文创产品;三场域-工业文创、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研发出“汉白玉废料矿物颜料石块画”艺术体系,作品单幅可降低碳排放30%,成为“碳中和艺术品”典范。2025年成都非遗节,熊猫白主题画作引起关注,有望纳入联合国“一带一路”文化输出项目。
文化赋能:矿工的华丽转身
同年,李龙山创办四川音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艺术家将工业废料升维为“文明载体”,培训矿工转型为艺术匠人增加他们收入。未来,他还将推进新能源材料研发、全球巡展及艺术矿坑公园建设,持续为全球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从基层技术员到循环经济领军者,李龙山用创新与实践证明:工业废料并非无用之物,而是亟待发掘的“绿色宝藏”,他的故事,正为中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照亮前路。
消费日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7. 联系邮箱:xfrbw218@163.com  电话:010-67637706